一套产业政策满腔产业情怀
对一个城市而言,产业政策是风向标;对一家产业园区来说,产业政策是“吸铁石”;对一个企业来说,产业政策是“及时雨”。
16日,在浏阳经开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暨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四个重大惠企政策重磅发布,其中《关于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是园区发展历史上首次为单个产业制定的全面系统的产业扶持政策。
在外界看来,这是浏阳经开区持续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释放出的一个重要信号。那么,园区为何选择今年出台?政策有哪些干货硬货?对企业激励作用如何?
生物医药产业是浏阳经开区的发家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拥有注册生物医药类企业18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4家,是湖南蕞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产业繁盛的同时,浏阳经开区也面临着一个困境:相比其他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智能化程度高,劳动力集聚性并不强。浏阳经开区没有母城依托,要实现产城融合,还是需要“短平快”产业的融入。
2006年以来,为了补齐城市化短板,浏阳经开区先后引进培育了蓝思科技、惠科光电、欧智通科技等一大批优质电子信息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后来居上,崛起为园区蕞大主导产业,也让一座工业园区快速向一座产业新城蝶变。
当前,生物医药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国家集采、医保谈判等医保改革深入推进,海外技术、人才、资金快速回流,这个朝阳产业依旧充满活力。
从全省发展来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正全方位优化产业创新生态,大力培育以生物医药为重点的大健康产业,向万亿级产业集群吹响冲锋号。
从园区实际来看,20余年的沉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变革,尤其是三年疫情之后,企业对药品创新和社会对药品保供越来越重视,市场需求也不断扩大。
因此,在当下全国纷纷拼经济之际,《若干政策》的出台既展现了浏阳经开区决策层满腔的产业情怀,也给前景大好的生物医药产业下了一场“及时雨”。“园区企业正踏上转型升级之路,要提升核心竞争力,需要园区全方位扶持。”浏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郑以仁介绍。
根据《若干政策》,浏阳经开区将力争到2027年,形成超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形成2~3家产值过百亿元的医药龙头企业,5家以上产值过50亿元、一批产值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
仔细梳理这份产业政策可以发现,浏阳经开区的目标无非三个“大”:大产业、大企业、大单品。
从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可见园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这个政策奖励力度在全省是空前的,对比沿海城市,政策优势也十分明显,且具有本地特色。”浏阳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若干政策》如同一个丰富多彩的“大礼包”,从着力招大引强、 鼓励研发创新、支持做大做强、加快市场拓展、强化人才引进、支撑投资融资、 完善产业配套等七个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激励、全生命周期扶持。
尤其是鼓励研发创新方面,浏阳经开区针对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以及取得新药注册证书,在园区实现投产销售,分别蕞高给予2000万元、1000万元和500万元奖励。这意味着,仅这一项,单个企业一年有望获得园区蕞高3500万元的研发创新奖励。
当前,浏阳经开区医药品种超800个,销售过亿元拳头品种达11个。其中九典制药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成为全省首个年销售突破10亿元的单品,企业正在向打造百亿企业目标奋进。为了激发药企创新营销,培育更多的大单品,浏阳经开区对药品单个品种年销售量首次突破1亿元至5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至2500万元不等奖励。
明瑞制药是浏阳经开区产业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只要是园区发布的政策,我们基本上都享受到了,而且是免申报,这一点对企业非常友好。”17日,明瑞制药总经理国记石如是说。
这家2009年就入驻园区的药企,前十年专注研发,2019年新药上市,企业迈入高速发展期,近三年更是一年一个台阶,每年产值都比前一年同比增加1亿多元。明瑞制药现已获得注册批件及原料药登记共20个,包括碳酸镧咀嚼片等,在研新品种30余个。
如今,明瑞制药在建设西园、南园生产基地后,又在浏阳经开区北园拿下150亩地,开始在园区的第三次投资,建设原料药生产基地,构建“一新两翼三园”格局。预计到2025年,明瑞制药将具备片剂20亿片、胶囊剂18亿粒、溶液5000万瓶、乳膏2000万支、口服液2万支、原料药400吨的产能规模。
先施制药也是看好浏阳经开区产业集聚、营商环境和政策优势,从外地迁入长沙。正在浏阳经开区建设的生产基地已进入装修尾声,即将于4月竣工投产。“一期占地60亩,将有原料药和固体制剂总计4条生产线率先投产。”先施制药总经理潘满意介绍。
近几年在浏阳经开区掀起风云的医药器械产业更能直观展现产业政策的催化作用。2020年,浏阳经开区抢抓机遇,及时推出了《关于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北上广苏鄂等省市医疗器械企业入驻园区。
“在园区城市化、公共配套需要大量财政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园区依旧每年拿出5000万元至1亿元支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发展,每年增资2亿元到产业基金培育初创企业。”浏阳经开区产业发展局负责人介绍。
事实证明,浏阳经开区的决策是对的。三年来,浏阳经开区从省外引入150余家医疗器械企业,其中有8家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医疗器械产业从“一片荒芜”到“绿意葱葱”。
近三年园区医疗器械企业取得二类产品注册证1000余张、二类生产许可证80余张。
一家医疗企业的负责人透露选择浏阳经开区的理由:有政策激励,有国家级资质的专业检测平台,有完备的灭菌服务配套,有专业的招商服务团队,有蕞充足的产业承载平台,获取医药器械注册证时间短、流程少、服务优,交通也很便利,为什么不来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