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企业估值超10亿杭州滨江的这家老厂房究竟有何独家秘笈?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号召,杭州市正在全力打造健康中国示范区,在此背景下,杭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2021年,杭州市生物医药行业完成投资额约35.4亿元,杭州市的生物医药上市企业数、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数均位居全国第五位,生物医药独角兽企业数位居全国第二位。
地处杭州高新区(滨江)核心区域的中澳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园(下称:中澳产业园),在高新区(滨江)与科技部的牵头引领下,已提早布局专业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致力于协助杭城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系统。
在这里,30余家海内外尖端生物医药企业落地生根,11家在孵创业公司雏鹰破壳;
在这里,全球首个采用主动载药技术开发的全反式维甲酸脂质体制剂研发成功,并于美国启动Ⅰ期临床;
在这里,专注于人工智能驱动药物制剂开发的剂泰医药完成A轮融资,融资后跻身准独角兽行列;
在这里,园区在孵企业剂泰医药、羿尊生物估值过10亿,高田生物估值近10亿,已「走出去」的励楷科技估值过10亿… ……
中澳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园(CHINA AUSTRALIA MEDTECH INNOVATION PARK)正式挂牌于2019年5月,是由杭州高新区(滨江)积极响应科技部火炬中心「一带一路」创新中心建设和国际科技合作号召,与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共建的产业园区,并交由贝壳社旗下产业空间服务品牌青蓝港湾独家运营。
自挂牌以来,中澳产业园已引进海内外项目30余家,生物医药基金公司3家,注册落户企业16家(外商独资2家、中外合资8家、港澳台法人独资1家,已获批“5050人才计划”14家)。截至目前,中澳产业园一期已满园,园区二期招商也在有序推进中。
众所众知,澳洲是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中澳产业园成立之初,就以「中澳生物医药产业合作之桥梁」为使命,依托背后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贝壳社深厚的国际化资源,致力于打通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屏障,并引进全球顶级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军人才和专家团队,帮助海内外更多尖端生物医药技术项目在中国快速启动、有效联结、获得支撑、平稳落地、高效发展。
一方面,针对早期创新药研发、临床实验,产业园可以结合澳洲等地的海外资源为国内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科研合作;另一方面,产业园也可以为澳洲的科研院所、企业、医院在我们国内寻找到精准的合作方,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以此来形成良性互动,让双方受益,深化中澳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合作。
开设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澳洲创新中心(澳洲贝壳社),致力于成为中澳两地医健行业双向赋能平台,承担着浙江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外创新孵化中心的具体项目。经过贝壳社的精心运营,澳洲创新中心被认定为“2019年省级海外创新孵化中心”,获得各级政府的赞许。
国内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并驾齐驱、双向赋能,这在国内一众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实属少有,也是中澳产业园能够脱颖而出的根基。
中澳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园位于杭州市滨江区滨安路658号,占地面积28580方,这里是滨江区核心地带,距离滨江区政府距离仅3公里,距离杭州重要交通枢纽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杭州火车东站、杭州火车南站也仅需30分钟车程。
产业方面,产业园所在的滨江区,素来有着「国际滨」的称号,是杭州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拥有上市公司60余家,国际高新技术企业近千家,在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诸多产业都具备代表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
科研方面,园区周边有浙江大学附属头部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等三甲医院及科研机构。
功能服务配套方面,中澳产业园配置三废处理系统、锅炉蒸汽系统、共享实验室、CRO+CDMO创新中心、GMP车间,并提供人才培养、资源协同、投融资、品牌运营、产品研发、医院合作等全域产业赋能。能够满足企业所需的研发及试验需求。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为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园区结合企业发展需要,与妙顺生物、莱羡科学仪器、创模生物、太平科技保险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入孵企业提供科技特色创新保障、生物医药领域中小型创新企业实验室全周期服务、原代细胞分离服务、肿瘤和肿瘤免疫药效评价体系支撑等,持续完善平台服务,全面助力入孵企业创新创业,携手生物医药创业者打造全产业链新生态典范。
中澳产业园的绝大部分客户都是科研团队及科学家,他们对专业本身的研究领域非常熟悉,却不一定熟知公司管理及运营。很多初创团队和创业者都比较年轻,对公司运营事物的处理能力也在逐步成长中。对于这种情况,中澳产业园专门建立了企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务,扮演好科学家「助理」的角色。
从长期来说,企业站稳脚跟后也会提出一些战略性发展的诉求,中澳产业园也能为企业提供包括政府协调、院企合作、国际交流、融资咨询、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服务。
空间是有限的,服务是无限的。整体来讲,从企业注册到成长,再到发展壮大,甚至到融资上市的全部过程,中澳产业园都能做到深度陪伴并提供协助,为企业提供一体式、管家式的服务。
虽然近年来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具体落地的专业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却仍然相对较少。实际上,青蓝港湾蕞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其背后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贝壳社入选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自那时起,贝壳社便一直深耕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后续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升级,成立了产业空间服务品牌青蓝港湾,并以杭州为起点,在长三角这一生物医药产业聚集高地开疆拓土。
基于对行业、产业多年深耕,贝壳社在资源、资本、资历经验等多方面都具备十分扎实的积累,未来5年内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竞争压力。从长期发展来讲,生物医药产业仍在加速发展,巨轮将航向何方,先上船的人蕞清楚。
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重要基石,一个是资金,一个是人才。在解决了物理空间、资源对接、服务赋能等基础问题后,中澳产业园背后的坚实后盾——贝壳社,开始思考如何为企业提供更底层的支持。
资金方面,贝壳社设有投资孵化中心,从2015年起开始组建医健行业天使基金进行对外投资,累计基金规模达到4亿元,投资孵化项目30余项。
人才方面,贝壳社旗下的贝壳学社,由朱迅教授担任名誉校长,李校堃、周彩存、何如意、余国良、曹晓春、蔡江南和王东辉等十位行业内有情怀的院士、企业家、临床专家、学者担任校董,专注于挖掘和培养下一代医健商业领袖,成为医疗大健康领域创业者的「黄埔军校」。
以上六大核心优势,正是中澳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园能够一年孵化3家估值超10亿人民币企业的原因。未来,中澳产业园将继续保持以上优势,并保持国际化视野,向海内外的优秀产业园不断学习,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帮助更多创新创业企业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正如贝壳社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慧霞女士所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需要更加全球化的视野,同时积极地迎接每一次挑战,主动寻求更多资源,在危机中披荆斩棘,在顺境中乘风破浪」。
而贝壳社及中澳产业园所做的,正是帮助企业打通国际化交流通道、高效对接海内外资源、服务企业并与创业者一同迎接每一次挑战,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创业的康庄大道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