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7户就有1户在办企业 杭州这个“富裕村”上了央视
白墙连黛瓦,碧波起涟漪,小桥流水人家。沿着浙江运河纤道(萧山段)走进萧山区衙前镇凤凰村,仿若走进了一幅江南水乡画。
“99岁!今年百岁生日。”村民唐阿力开心地说,“我们农村99岁过百岁,前段时间村里给我送了匾牌和蛋糕,还给了个一万元的红包。”
唐阿力老人的孙子唐水江,今年40岁,在杭州工作,儿女也在市里读书。每天晚上,唐水江都会带着儿女回村,一家人四世同堂住在一起。
“老爸老妈每个月有养老金,一般一个月我爸小两千,妈妈一个月一千四五百块。”唐水江说,完全没有养老的负担。
日前,央视《共同富裕看浙江》头部站,走进了凤凰村,探寻共同富裕的“凤凰答案”。
这里,开创了中国领导的四个头部:党领导的头部次农动、头部个农民协会、头部个农民革命性纲领、头部所农民免费教育的农村小学校。
初夏的凤凰,淡淡的植物香伴随着微风,拂过青葱的山麓和潺潺的官河,平静无忧的生活在凤凰村人的脸上写下幸福的表情。
凤凰村村民生活有多富足?说了很多人不敢相信,生活、医疗、养老三大村级保障。村民们的粮食、油料、天然气,村集体买单,不愁吃;村民就医,门诊报销72%,大病住院报销95%,不怕病;全村6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0-3000元的助养金,年纪越大助养金助老金越高。
而每年年底的分红,更被网友们称为“这是蕞香的信息”!2020年度股金分红,全村577户发放了496万元。
“我们村里环境好、福利好,别的村都羡慕我们凤凰。”村里的胡阿素老人说:“我们村民工作有薪金,手里有股金,不少人还有租金,再加上‘基本生活、医疗、养老’三大保障,人人都能过上好生活。真的是要风景有风景、要钞票有钞票、要亲情有亲情、要发展有发展。”
“先富不能忘记老一辈对凤凰村做出的贡献。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是5342万元,老人的养老金是1800万元,医疗补贴在300万元左右,年底分红是400万元左右,总共加起来是2800万元左右。基本上一半以上用在民生福利上。”凤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沃关良说。
要想让老人们有钱花,前提当然得是村集体有钱发,那么村集体的钱又从何而来呢?
在凤凰村服务了40多年的胡岳法老书记,蕞近特别忙,每天有四五拨的客人预约参观村史馆,大家都在寻找这个答案。
稳稳的自信,来自稳稳的发展路径:以集体经济作为共同富裕的杠杆,让村民们拥有更多获得感。以私营经济作为一部分人先富的平台,同时解决大部分人的就业,让村民有富足的生活来源。集体经济与私营经济共同发展,两条腿走出共同富裕的凤凰之路。
“凤凰村这个集体,在过去的40多年里积累了不少资产,这些姓‘公’的资产,一直为凤凰公允地、稳稳地托着底。”衙前镇党委书记施海勇说,凤凰村在壮大集体经济这条路上,走得大胆创新、初心不改。
也许是继承自衙前农动的血性和拼搏,凤凰村人发展经济,善于抓住时机、抢先一步。
1984年,胡岳法是凤凰村生产大队队长。一个偶然的机会,老胡听人说起全省要办一个联营加油站,感觉机遇来了,第二天就骑上自行车直奔萧山,去石油萧山办事处洽谈合作。为了能让加油站落户凤凰,老胡跑了一趟又一趟。“石油公司也被我的诚心打动了。”就这样,凤凰村利用集体土地做投资,与石油公司合作,兴办起全省头部家全民与村集体联营的加油站,当年分红30万元,成为凤凰村的“头部桶金”。
1992年,凤凰村实行农业集约化,村集体出资购买农业机械进行集中耕作,这样一来土地资源成为村集体可统筹开发的资产。此后,凤凰又办起全区头部个村级小商品市场,制定实施了新农村建设“三园二区”(工业园、商贸园、文化园、村民居住区、外来人口居住区)规划,加快推进节约、集约发展。
资产集体化、资源集约化,凤凰村的集体经济有着非常鲜明的“公”有“统”筹的功能。通过“集体土地集体规划,集体实施”,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村集体建成标准化厂房14万平方米、商铺3.5万平方米,有效解决土地碎片化、零星土地浪费问题,使“集体资源增值在集体,分配在集体”,村集体为村民办起事儿来,就有底气了。
村民张彩琴回忆,凤凰人大规模的创业致富,从1992年以后土地集约化开始:有能力的就根据自己的特长放手赚钱,开公司、开厂、经商……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在凤凰村,7户农户中就有1户办企业或经商,让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潘生根是萧山潘氏纺织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至今记得1997年10月企业初创时的情景,“集体搭架子、个人出票子、落实责任制”三句话,概括了当时的凤凰村对村民创业的支持。潘生根说:“厂房、机器之类的硬件是村集体出资购置的,个人出流动资金租赁硬件就能办企业。我就是这么开始办厂的。”从租厂房、租机器到现在发展数字化生产,如今的潘氏纺织已经成为一家总资产超过3亿元的规模企业。
1967年出生的陆惠祥很庆幸自己赶上了凤凰发展的好时机。1991年,还是驾驶员的陆惠祥眼看着凤凰的村民纷纷创业,也学着办企业。1999年,陆惠祥自己当起了老板,从夫妻档家庭作坊亲自上机器,到后来转型管理,做大企业。陆惠祥说:“我家这企业在凤凰算不上大,不过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做起来,毛算算一年下来200多万有的,早几年就够得上小康标准了。”
凤凰村自办的衙前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也成为就业的福地,不少村民就在家门口的市场里做起了生意。
农贸市场的老傅原本是个标标准准的农民,看到村里建起农贸市场,人来人往很热闹,就大胆买了摊位做水产生意,一年挣个10多万没问题,加上一家的股金收入,日子过得充实踏实。
2020年的年终报表显示:这一年凤凰村民的人均收入是72350元,村民收入呈现多样化,除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收入外,还有工资收入、集体福利收入、住房出租收入、股份投资收入。
“村集体赚房租钱,村民赚产业钱。村集体有了钱,再反哺村民。集体与个体,老年人与创业者,共同富裕,谁也不掉队。”老书记胡岳法说。
在乡村全面崛起的当下,“老先进”用什么来巩固和保持领先地位?又会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径继续保持新的发展态势?
“当集体经济把凤凰这个盘子做大后,属于个人的机遇也会越来越多。随着旅游经济、康养经济、生态经济的市场培育推进,凤凰村的很多人开始关注红色旅游、健康养老这些新兴的行业,跃跃欲试的年轻人把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家乡凤凰。”胡岳法说,凤凰村村集体的创业仍在继续,只有村集体更加富裕,每一位村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才会被落得更实。
凤凰村村集体其实早已不仅仅是村集体。2018年,这个村集体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叫杭州凤煌集团有限公司。
“红色,是凤凰村的底色,也是未来打造的重点。”胡岳法说,公司头部次出手就拍下了一块土地,根据规划,未来这里将建成一座康复疗养中心,面向全社会营业。
而接下去的10年,凤凰村将项目建设的重点从厂房租赁转向了绿色产业、文创产业。按照村里定下的目标,将充分发挥凤凰区域、实力、体制、品牌、团队等优势,全面完成特色餐住、凤煌集团、养老康复、红色旅游等绿色项目。
有得逛了!奥体印象城、丁桥天街、花园城......杭城14大综合体开业在即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有得逛了!奥体印象城、丁桥天街、花园城......杭城14大综合体开业在即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