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展分析
尽量远离工业用地。老城区几乎全部是居住区和公共用地。
城西那块工业用地少,是教育科研用地和居住用地,环境当然好的没话说。
核心资源都在主城区,短期的将来,周边无论如何发展,都是配属的位置。
滨江萧山和主城区天然的隔阂,远不是3座桥一个隧道一个地铁能沟通的。
城市的重心将会从西湖边转移到钱塘江边,坐镇蕞中心位置。
红圈是基金小镇,紫圈是规划中的金融城。金融事业会在杭州未来经济中占一个较大的比重。
杭州总体发展路径,由西湖向钱塘江靠近。
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一“中心城区” 三“副城:江南城 临平城 下沙城”
①中心城区: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③临平城:由临平城区、运河镇等组成,是以城市现代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北部为工业区和配套生活服务区,中部为公建区和居住生活区,南部为物流区。规划城市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6平方千米。
④下沙城:由下沙、九堡、乔司组成,是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教园区为骨干的综合性新城。北部为教育科研区,南部、西部为工业区,中部及东部临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规划城市人口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54平方千米。
●六大组团:分成北片和南片,北片由塘栖、良渚和余杭组团组成,南片由义蓬、瓜沥和临浦组团组成。
六大组团的功能主要在于吸纳中心城区人口及产业等功能的扩散,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职住平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组合城镇。
①塘栖组团: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北部的休闲旅游观光基地和余杭经济开发区(临平工业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的配套服务基地。东部为居住生活区,西部为工业区。规划城市人口4万人。
②良渚组团:是城市西北部以良渚文化和生态农业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基地。严格保护良渚文化遗址群,合理控制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北部为良渚遗址保护区,西部、东南部为居住生活区,西南为生态农业旅游区。规划城市人口4万人。
③余杭组团:是城市西部的近郊住宅区和高教科研基地。西部为居住生活区,南部为休闲度假区,东部为教育科研区。规划城市人口7万人。
④义蓬组团:是城市东部大型综合性工业发展基地。东部和东南部为工业区,西部和西南部为居住生活区,北部和东部临江地区为生态旅游区。规划城市人口16万人。
⑤瓜沥组团:是城市东南部以临港工业、轻纺工业、服装加工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北部为工业、物流区,南部为居住生活区。规划城市人口5万人。
⑥临浦组团:是城市南部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北部为居住生活区,南部为高新科技园区。规划城市人口4万人。
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是中组部、国资委确定的全国4个未来科技城之一,是第三批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海创园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位于杭州市中心西侧,毗邻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浙江大学,区位优越、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空间广阔,是浙江省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创新极核。
2013年8月,阿里巴巴集团启动浩浩荡荡的万人大迁徙,进驻位于未来科技城的淘宝城;同年9月,杭州师范大学8000多名学生和教职工在新校区报到,一时间,未来科技城从原来的人烟稀少,一下子迎来近2万人口的入驻。于此同时,海创园、恒生科技园,中移动以及浙江理工大学等一批科研教育单位的入驻,使得未来科技城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作为全杭州蕞热门的板块之一,这么多高新企业入驻,这里的配套设置跟着起来了吗?现至如今,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未来科技城,其配套设施究竟如何,一张图让你看清!
B5浙江大学医疗中心,浙大医学院附属头部医院余杭院区,邵逸夫医疗中心:
C12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地铁规划图仅供参考,以杭州市地铁集团官方公布的规划为准)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