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介绍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05 年启动撤村建居工作,2011 年实施回迁安置,12 个自然村采取“整村拆迁、统一回迁”的方式实施城中村改造。2017 年,开发区借助全市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国际化建设的契机,于7 月底前拔掉98 户“钉子户”,成功实现全域“征迁清零”,于11 月底完成蕞后一个社区——头格农居的回迁安置工作,“回迁清零”任务圆满收官。开发区已率先实现了征地拆迁和回迁安置“双清零”,全区累计安置居民3672 户,安置人数约22000 人,安置房屋套数约14000 套,安置面积达142 万方。
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也对开发区率先实现拆迁安置“双清零”给予了批示:“值得充分肯定。凝聚了广大干部的汗水和智慧,凝聚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城市发展,改善民生积累了经验,改善了环境,创造了条件。”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完成,标志着开发区城市建设和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在开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过程中,管委会各部门(单位)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围绕任务目标苦干实干。一是念好“早”字诀,提前组织谋划到位。
成立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邵立春担任组长,财政、国土、规划、建设、街道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员,统筹做好方案制定、工作谋划和重大决策。强化工作体系,抽调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形成管委会、街道、社区和建设单位“四位一体、块抓条保”的工作格局。建立例会机制、信息报送机制、工作通报机制等工作机制,保障工作正常推进。
优化提升房源品质。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安置房建设,严格监督管理和检查验收。优化提升规划配套。目前开发区安置房及周边基础配套设施已统筹解决并满足需求,故开发区已没有《杭州市城中村改造征迁整治、安置房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目标任务。开发区将按照“打造一流现代化国际化新城区”的要求,从全区“一盘棋”的角度,对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公用设施、公共活动空间等各项配套进行规划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开发区产城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原中沙、下沙集镇和上沙村的部分村域范围目前是下沙新城中心区,旨在打造开发区商业商务中心和文化休闲娱乐中心,金沙湖中央商务区现已初具模型。原元成村、新元村、东方村的部分村域范围,现在是开发区(下沙)东部医药港小镇,并成功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小镇计划通过三年建设,累计实现投资100 亿元以上、实现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0 个、游客接待量达30 万人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40人以上、引进生物医药企业400 家以上、生物医药产值规模达到500亿元。旨在建设成为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团队和高端人才集聚区、国内产业技术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先导区、全球先进医药技术进入中国的首要承载区。
从严政策把控,拆迁安置涉及面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在各项政策上从严从稳,妥善解决各项矛盾。从严违法打击,依法打击少数拆迁户采用不正当方式谋取私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各类违法行为,切实围护公平公正氛围,有效保障广大群众根本利益。
广泛宣传动员,利用杭州日报、都市快报、钱江晚报等纸质媒体,下沙发布、下沙网等新媒体,下沙资讯等电视媒体宣传报道,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全面贯彻宣传,统一群众思想,为工作造势。广泛入户走访,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耐心解释,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开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虽然已经完成,但仍存在回迁社区长效管理、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等问题。今年,开发区全面启动“六大硬仗”,即项目大推进、创新大提速、平台大开发、空间大整合、环境大提升、改革大深化。全区将以“六大硬仗”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开发区转型发展,为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三大目标”、打造“下沙新城”和“下沙科技城”奠定扎实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