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100幅地块刚刚被叫停出让
刚刚,又有一城市第二批次两集中地块,宣布“终止出让”,这个风向,不太对。
@玄栖鼓:这么多城市第二次土地出让都叫停,就不是什么土地市场趋冷这么简单了。
就在今天,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接连发布三条终止土地拍卖的通知,其中提到,青岛第二批集中供地拍卖活动因故“终止”,再次实施公开出让时间以届时公告为准。
根据前期计划,青岛市2021年第二批次住宅用地集中供应100宗,出让面积约5474亩,这个体量相当大,是首批次青岛住宅用地集中供应的两倍有余。
青岛头部批次拍卖土地63宗,面积约2129亩,当时总体热度上并不低,共计60块地成功出让,其中绿城中国拿下的地块还达到了蕞高限价转线下竞自持了。
现在第二批次大手笔拿出的100宗地块,宣布因故“终止”,着实让人有点蒙圈。
8月6日,深圳公共资源教育中心官网发布公告,“为稳妥推进我市第二批次居住用地集中挂牌交易组织工作”,“现中止上述宗地的挂牌出让工作”
此外,就在8月10日,天津发布公告,表示延长第二批集中供地时间,且宣布下调蕞高限价,溢价率不超过15%;同时杭州、沈阳、重庆、济南等多城市也有相关消息将推迟集中供地的上市时间
有人解释是担心市场太热,需要调整土地出让规则稳定市场。也有人反驳说,当前土地市场基调要求的是维稳。
青岛和深圳突然叫停出让,天津沈阳等城市,则是对土地出让政策做了相应的调整,其中沈阳有可能是地块拍卖不再加附加条件,如道路建设等,这样也会变相拉高地价,并且达到拍卖顶价后,将采用公开摇号或竞品质的方式。
以深圳22块地“退市”为例,有人在微博上透露了原因:多块地0申报,且开发商热情不高!
三道红线以来,一些资产负债率大的房企本就已经被排除在拿地的范围之外,加上个月又出监管新规给房企加了道辅助红线,直接要求重点房企买地金额不得超过年总销售额的40%。
也就是说,借钱抢市场行不通了,得有真才实干和真金白银,关键是,真正有实力的房企,看着“负重”的拿地要求也犯了难:集中出让+限地价限房价+竞品质(部分城市连精装都开始限价),让利润直接见底。
另外在此之前,开发商高价抢下的首批集中出让土地,也让一些开发商元气大伤:百强开发商血亏5000万退地。
政策限制了没有实力的房企,市场限制了有实力的房企,蕞后就一个结果,开发商逐渐冷静并选择了按兵不动。
有数据显示,现在各城市的土地财政依赖度高于120%的城市有5个,高于100%的有13个之多。
这一部分城市,多数都是省会城市,但土地依赖程度奇高,一旦没有的土地收入,那么财政问题势必会更严重。
虽然大家都知道,打铁还需自身硬,不卖地就撑不住的城市,说明本身还不够强。要是指望卖地生存,对行业态度还需要改观。
但一直以来,人们心目中默认的观念,土地收入,就是地方政府的命根子。有了土地收入,就有了城建有了GDP。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23116亿元,同比增长36.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1383亿元,比例足足高达92.5%。
虽然在今年6月份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四部门联合表态:土地出让金由原来的地方自然资源局收,逐步划归由税务局政收。但还没有正式实施,且公告中也提到并没有改变地方卖地、土地出让金的归属权和分配模式。
但现在一座又一座城市突然叫停土地出让,越来越多城市传出要更改土地出让政策,想来,人们有关于深圳土地退市背后原因的猜测——开发商积极性受挫,热情消减,更重要的是没钱。或许是真的了。
集中供地改变了土地供应节奏和模式,三道红线和辅助红线以及后加的“竞品质”,是否打击了开发商积极性,我们不得而知。
毕竟,三五年不卖地,房子是有可能够用,但房企和地方ZF受不了,不供应新房,二手房房价也会涨到天上去。
至于南京,目前关于第二批次集中供地的消息,受疫情影响,目前推迟出让,共计47幅,约计242公顷,主要集中在雨花、栖霞、江宁和江北新区,其中更是涉及南部新城、江北核、紫核、燕子矶等等热门板块。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