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六举措助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2021年以来,黔东南州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产业大招商暨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产业大招商三年倍增行动计划(2021-2023年)〉〈打造“贵人服务”品牌建设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黔委厅字〔2021〕9号)精神,及时召开全州产业发展和产业大招商暨优化营商环境会议,不断强化产业大招商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1至11月,全州新增重点产业项目647个、合同约定投资总额61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78个、合同投资总额401亿元,占比58.4%、65%。新增重点产业到位资金450.2亿元,同比增长39.7%,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380亿元的118%。工业到位资金255.6亿元,占比56.8%,比省下达年度目标50%超6.8个百分点。新引进优强企业211家,同比增长19.2%,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120家的176%。今年新引进项目中,已开工646个、开工率达99.8%,已投产364个、投产率达56.3%,到位资金324亿元、资金到位率达52.5%。在全省前三季度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中,黔东南州产业招商引资指数排第五位,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招商机制。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三年倍增计划,深入开展产业招商促进年行动,制定《黔东南州招商引资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黔东南州2021年产业招商促进年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县(市)、州直部门招商任务,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工作机制。建立产业大招商项目落地服务工作机制,完善黔东南州招商引资考核评估体系,每季度对各县(市)、州直相关部门产业招商进行通报排名。
二是强化领导带头,着力招大引强。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外出赴北京、杭州、广州、武汉、深圳、佛山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对接中国化工集团碳酸钡生产入园、天能集团回收再生铅、武汉军威集团健康产业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不断提升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实效。1至11月,州、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286次(其中州级13次、县级273次),拜访国药集团、中国旅游集团、美的集团等企业1214家,签订凯里市海生玻璃产业园、岑巩县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黎平县光伏发电等合同项目378个、投资金额436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377个、开工率达99.7%,投产项目182个、投产率达48.1%,到位资金190.8亿元、资金到位率达43.8%。
三是围绕园区平台,突出工业招商。重点围绕黔东南州天能集团、凯荣玻璃、铁枫堂、健盛集团等龙头企业,开展铅酸电池生产、玻璃深加工、中药材加工、服装生产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商,推动配套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新增台江县天能电池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期、三穗县年产1200万件无缝运动针织服饰等一批产业链项目。1至11月,新增工业项目378个、合同约定投资额401亿元,到位资金255.6亿元。
四是紧盯重点区域,深化驻粤招商。选优配强驻粤招商队伍,及时分解下达2021年全州驻粤招商目标任务。以深圳为驻点,以佛山对口帮扶为契机,不断深化驻粤招商工作,推动两地产业合作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黔东南州驻粤招商队共拜访海天味业、深圳证通电子股份等企业2029家,邀请广药集团、广州养老服务产业协会等来黔考察企业300家,签订榕江县中药材全产业链建设等项目框架合作协议274个,协议资金173.8亿元;签订施秉县大健康产业园生物科技等合同项目117个、合同资金77.4亿元。
五是部门协作联动,推进产业招商。按照“管产业就要抓招商”的工作要求,将州直单位分为产业招商单位、要素保障单位、招商促进单位3个类别,分别明确招商目标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考核调度。截至目前,州直部门精包装项目共94个,开展“走出去”559次、“请进来”403次,参与招商活动179次,招引项目落地175个,实际到位资金82.6亿元。
六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坚持以高质量服务企业,围绕“贵人服务”品牌打造,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尊重投资企业,政务环境更优。深入实施政务服务数据融通,州县市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已达100%。在2019年7月起免费为新办企业刻制企业公章、合同专用章、发票专用章和法人章等基础上,2021年1月起免费发放税务密钥,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打造诚信招商,法治环境更好。继续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范围,联合抽查事项从2020年的26项增加至32项。规范执法行为,黔东南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2021年7月被省政府予以督查激励通报。加强法律服务,为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服务148次。强化要素保障,投资环境更优。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等资源要素向园区倾斜,全州1个高新区、9个省级经开区、5个工业园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85.09万平方米。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比上年末降低0.28个百分点。优化劳动力市场监管服务,累计就业人次5.6万人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尊商敬商氛围更浓。推荐24名非公经济人士担任州政协委员,“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表扬先进民营企业100家、先进商协会44家,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款捐物的429家民营企业、120名非公经济人士进行表扬。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