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逐胜忽忘寒浙里“六优”榜样来
为贯彻落实省“两办”《关于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的意见》要求,指导推动、鼓励培育各种社会力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省普法办于7月份启动社会大普法“六优”培育行动计划,自计划实施以来,全省各地各单位积极参与,涌现了很多好团队、好项目、好产品,经专家推选,省普法办于日前印发《关于社会化大普法“六优”培育行动计划优秀名单和入围名单的通报》,发布了一批优秀普法公益性组织、普法工作室、普法志愿者、普法项目、普法讲师团、普法文创企业和文创产品名单,并予以通报表扬。
今天,普法君将带您全面了解这些好团队、好项目、好产品,希望通过典型宣传,形成示范效应,引导和激励各类组织、群体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普法实践中来。
杭州市上城区尚法教育服务中心是全省首个以法治宣传为宗旨的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不断创新普法模式、优化普法渠道、提升普法实效,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博爱法律咨询公益服务中心由一批具有法律专业背景,实践经验,并且多年从事法律援助事业的律师、学者、公益人士共同创办,致力于通过自己的点滴行动完善法律环境、促进法律环境,促进法治进步,保障人民利益。
阳光里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厚德笃行”为宗旨和指导,具有较强的法律社会服务实力,服务内容涵盖法律普及、青少年帮教、校园欺凌干预、社区矫正等领域。自成立以来,该机构组织开展了多项公益性社会服务活动,赢得了各方广泛赞誉。
杭州市江干区“凯益荟”(民商事调解法律服务中心)是江干区凯旋街道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而成立的全市首家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一直活跃在法治宣传、矛盾化解、法律服务的舞台上,免费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贴心的服务。
瑞安市黑眼睛公益发展中心致力于开展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工作,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做好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同时,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法制、就业就学等教育,帮助他们归社会。
“二法堂”普法工作室由海宁市众望法律服务所主任蒋中健于2016年创立,主要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治文创等工作,该工作室还是全市“法惠民”自助服务点之一,群众想调解、求援助、找律师、办公证、要鉴定,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能获得“零距离”公共法律服务和精准市场法律服务。
“智法达人”普法工作室充分发挥社会普法力量机制灵活、贴近群众的优势,以项目化方式充分挖掘普法资源,根据自身专长服务不同普法对象。
俞岚律师工作室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并利用专业优势,发挥律师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同时,开展法治宣传,普及群众日常生活涉及的法律知识,增强基层干部和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
立格普法工作室立足高校法治宣传教育主阵地,发挥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示范辐射作用,坚持校内外法治宣传相结合,普法宣传与普法实践交互融合,线上线下合力互动,聚焦水利普法,持续唱响法治宣传好声音。
360普法工作室由国网浙江缙云县供电有限公司法律及业务领域专业人才组成。工作室常常深入企业、乡村、中小学校园开展电力普法,着力提高广大工人、农民、青少年科学用电、安全用电意识。
2017年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检察院成立“小橘灯”工作室。“小橘灯”工作室结合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的特色,以案例教学为导向,通过生动活泼的案例、微电影等形式,让青少年在“玩中学、学中玩”。
“兰花热线小时全天候服务,及时为居民群众免费提供各类矛盾纠纷的受理与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爱心帮扶、助残济困、优抚、婚姻介绍等公益性免费服务并参与上级部门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杭州市萧山区“普法十姐妹”组建于2004年12月,是该区一支重要的普法志愿者队伍,其成员由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记者、教师等知识分子女性代表组成。“普法十姐妹”传承三届,以女性特有的亲和、耐心和细腻开展公益普法,是萧山普法的一张金名片。
天姥雨普法宣传服务队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为突破口,通过文艺形式和志愿活动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成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稳定化起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省十里坪监狱普法志愿者队伍由十余名青年党员、团员组成,以协助共建帮扶为宗旨,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重点,先后在衢州市大街乡小学、启明小学、上圩头小学等多所小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志愿活动,为协助共建乡村小学、帮扶莘莘学子出一份力,获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法立方”普法志愿服务团队重点打造“五四”宪法馆志愿讲解、“七五”普法、 “三下乡”实践、普法宣传月等活动品牌,采取集中普法与分散普法相结合、团队服务与个人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普法服务活动。
“丁晓春”出租车普法宣传队在出租车上设立“宪法宣传角”,放置宪法宣传册和单行本供大家领取和传阅,通过交通的力量使宪法宣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健康宝宝幸福家庭”预防出生缺陷法治宣传工程
5.杭州12355青少年法律维权服务热线.宁波市镇海区“中国党内法规制度主题馆”项目
“法律娘家人”公益普法团队由衢州市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妇联干部、司法局干部、乡镇人民调解员组成。公益普法团队每个季度在所属法律顾问乡镇至少提供一次公益普法活动,同时,发动巾帼志愿者力量,配合开展入户普法、集中普法、以案释法等活动。
浙江省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村民张金泉将个人工作室与法治农民画创作基地有机结合,在开展农民画培训的同时,创作了大量的法治农民画,广泛传播当地法治文化,受到群众好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健康宝宝幸福家庭”预防出生缺陷法治宣传工程
出生缺陷预防是一项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制定了国内外出生缺陷防治领域的首个地方标准——《出生缺陷综合预防规范》,为让这项标准为群众所熟知,由浙大儿院牵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集宣传、培训、督查和评价为一体“互联网+”宣贯工作。
“浙江农信杯法润之江”主题书法展是省普法办和省农信联社精心致力打造的普法创新项目,通过书法与普法的结合,加大了对“关键少数”的宪法法律宣传教育,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作出了示范。
倾听青少年呼声,维护青少年权益。浙江省杭州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将帮扶服务青少年的工作落到实处,解决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受到众多青少年及其家长的普遍欢迎,成为有效沟通青少年和社会、家庭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普法亮眼 护航青春”普法讲师团在乐清开展校园公益普法活动的同时,面向全国开展新型校园普法讲座,收获了许多荣誉和好评。2017年7月,该项目被成功纳入关工委、教育部、司法部等国家十二部委共同发起的“中国校园健康行动护眼亮眼工程”,在全国予以推广。
“浙江九段”普法讲师团精选了懂法律、顾大局、学历高、办案好、讲课能力较强的律师为普法讲师,有一种法律大服务的使命感和普法广宣传的责任感,公益普法有广度,办案普法有厚度,专题普法有深度,联动普法有温度。
“电商式”普法讲师团,是武义县全国首创“电商式”普法模式的核心力量,该模式是运用“互联网+”理念,将政府部门提供的法律服务整合为“电商式”的“服务菜单”,制作涵盖机关单位、校园、村(居)、企业、重点工程等5大类200余项课程的“普法商品”,通过微信、微博、普法网等平台实时进行推送,实现“你点我讲,按需授课”。
“青青草”宣讲团通过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每学期为嵊州市中小学开展法治宣讲和组织“模拟法庭”活动,以宣讲案例真实化,学生参与多元化的形式,增强了青少年普法宣传实效。
浙江佐钊律师事务所助残普法讲师团由对充满爱心、有着共同使命和价值观的执业律师组成,通过组织开展针对残疾人群体的普法宣传工作,为残疾人能够平等参与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作出贡献。
为满足全区人民学法用法需求,宁波市海曙区司法局、区普法办绘制“海曙普法地图”宣传册,分用法、普法、守法三个主题,详细标注了海曙区52家法治机构具体地址、联系方式,22个重要法治文化阵地以及74家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信息,为民众共享法治成果提供便利渠道。
老开心茶馆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热昏的代表性传承人周志华创办。近年来,老开心茶馆立足于拱墅区创作了一大批原创的普法节目;同时还承办了一系列和普法相关的晚会活动,有效丰富了拱墅区普法的形式和内容。
云和县司法局通过将法治元素融入木玩产业,形成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宣传推介“三位一体”的产业链布局,着力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法治影响力,成功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法治+产业”云和普法新模式。
《三分钟学法》是一档利用碎片化时间学法的栏目,每周3分钟,通过法规解读、以案释法,宣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素养,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正能量。
《宪法的力量》微视频围绕税务干部吴卫国的三十年基层工作经历展开,分阶段描述了他作为税收执法者和普法者,一路走来对宪法切身的体会和感悟。
浙江观照律师事务所于2018年在抖音、火山等平台创办“解讼剧场”,利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形式向社会大众进行普法宣传。“解讼剧场”开播至今,已播出短视频近400个,全网播放量近10亿,几个平台粉丝人数累计近280万。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