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高新区再出发|杭州青山湖高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能耗“减法”助力创新发展“加法”
杭州青山湖高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能耗“减法”助力创新发展“加法”
2021年,青山湖科技城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13.8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到91.9%。与此同时,规模工业综合能耗等价值262735吨标煤,仅增长7%;其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仅为0.231吨标煤,与全省0.49的“标准线”相比,降低了一半以上。
稳增长和控能耗的背后,是园区将绿色与创新融入发展基因,在产业结构布局、重大项目招引、企业转型升级上下足功夫,引导企业走上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杭州利珀科技有限公司投产的流水线上,高速工业相机在线对产品进行快速采图后,通过自主研发的算法软件进行视觉分析,就能迅速找出其中的次品和残品。作为蕞早签约入园的企业之一,利珀科技多年来致力于机器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如今产值已破亿元。
在园区里,有不少像利珀科技这般注重前沿创新的企业,这和园区“绿色降耗”的产业布局与导向密不可分。
“园区也面临过成长的‘阵痛期’”,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滨河路与大园路交叉口的青鸿达区块是一片工业集聚区,多年前,以青鸿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制造业企业曾一度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当时这些企业虽然亩产不低,但能耗却非常密集。”
为了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园区决定壮士断腕,在引导青鸿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相继腾退后,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精密仪器等“硬科技”产业取而代之。目前,所托瑞安(车联网)、优必选(AI机器人)等一批高端制造、微电子等头部企业的厂房即将动建,双湾引擎(大健康)、暾澜(智能制造)等高品质的产业平台也签约落户。“等青鸿达区块‘满员’,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将达到40亿元以上,年产值会达到80亿元以上。”园区负责人说。
随着产业结构渐渐变“绿”,园区内可喜的变化也在上演——产值年年攀升,能耗年年降低。而今,经过10多年的发展,园区聚焦“硬科技”“新制造”,主攻高端装备制造、未来微电子、新材料等产业,力争建设成为国内高端装备特色产业高地。
“打造绿色园区,关键在于产业,而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秉承着这样的发展理念,多年来,园区一方面抬高招商“门槛”,另一方面也通过考核体系,倒逼企业向高效益转型升级。
在项目招引上,高新区一直有两条“硬指标”——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不招;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不招。为了保持环境容量,园区曾无数次婉拒各种企业,甚至拒绝过一家名列世界500强的酒类酿造企业。
这种“坚守”为园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杭叉、万马等龙头企业跃升百亿级企业,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驰拓科技、谱育科技、启尔机电等一大批成长型高端制造企业在此集聚落户、迅速崛起,强劲潜能驱动园区发展。据统计,目前园内已累计培育国家高新企业158家,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
之后,园区将进一步健全重大项目攻坚机制,动工建设杭叉三期、所托瑞安、优必选、普昂等项目,加快推进凤凰光学、谱育科技二期等在建项目,确保万马高端电缆、华正铝塑膜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中电海康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驰拓科技新型高端存储芯片量产项目实质性落地,推动“152”项目全部落地开工。
在杭叉集团的生产车间里,机械臂将重达500多公斤的叉车车架轻轻“拎”起,经导轨输送至各个工艺点;无人驾驶智能搬运机器人,按编程设计将零部件从仓库搬运至流水线。经过数轮技术改造升级,杭叉成功转型为“现代智造”企业。
杭叉的华丽蜕变是园区创新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园区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擦亮临安“科创”名片、助推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的重要引擎,持续推动产业由“小”到“大”、由“旧”到“新”、由“软”到“硬”。一大批亿元、10亿元企业脱颖而出。
聚焦“硬科技”,园区深入推进“大孵化器”战略,投建临安微纳技术及应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先进精密仪器共性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已吸纳千余名工程师入驻协同创新;把握数字化改革浪潮,积极培育数字车间、未来工厂,鼓励企业借力数字化改革,释放产能。
经多年夯基垒本,科技城将在新一轮发展之路上,继续以产业为基,朝着千亿大平台的目标阔步迈进。
来源:厅成果处、青山湖高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科技宣教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