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唯一试点 钱塘新区2600余个地块配上“土地码”明年年初投用
,已在杭州“土地码”工业项目审批服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国首次实现了工业用地赋码上云、按码供地、码上服务、见码发证的数字治理闭环。
将下沙片区2600余个地块都配上独一无二的“土地码”,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纵览该地块的空间位置、全景影像、周边情况信息。让“数据跑”代替企业跑。
“10月16日,新区企业浙江飞越真空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首个利用土地码申请不动产权证的企业,我们也在当天就完成了出证,全程实现零材料、零次跑。”
据规划与自然资源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土地码”就是在项目策划阶段,给地块赋予一个单独的“二维码”,作为涵盖土地全部信息的“身份证件”。也就是说,企业只需在“读地云”平台上扫码,就能查询到该地块的空间位置、全景影像、周边情况等信息。
随后该地块产生的竞拍签约、规划建设审批、竣工验收、不动产发证等所有流程信息,都将在该“二维码”关联的程序后台动态更新,不仅企业可以随时扫码掌握地块项目进展,政府部门内部也可通过该“二维码”集成共享材料和数据,实现“见码通行、见码发证”。
“这样一来,新区各相关部门通过土地码就可以掌握项目的空间信息、交易信息,以及项目从规划建设审批到竣工验收所有环节产生的证书及资料,在企业办证的时候,也不需要二次提交资料了。”
该负责人表示,不仅如此,通过给地块“赋码”,杭州“土地码”还构建了地块从项目策划、审批、验收、登记到监管全生命周期的多部门协调服务,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服务联动。
让数据在线上“跑”,不仅更好地推进部门之间和企业“蕞多跑一次”,更还能打造更为透明、高效、廉洁的审批环境。
当前新区已将下沙片区2600多个地块全部进行编码,其中53个项目纳入全过程管理。通过全链条流程再造和机制重塑,实现在审批事项、环节、材料、时间等方面大幅度的精简。
据统计,新增工业用地项目从企业拿地到不动产房地首次登记,全流程审批资料由142个精简到28个,审批环节由21个优化到8个,审批时间由84个工作日精简至24个工作日,减少71%。
杭州“土地码”的试点,既方便了企业办事,也优化了政府办事流程,新区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接下来,杭州“土地码”工业项目审批改革试点的“钱塘经验”将推广扩面,在全市全面模拟运行的基础上,于明年初投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