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姑娘在废弃厂房遭遇惊魂一刻!照片记录下诡异瞬间
作为一个“BDO(巨大沉默物体)迷恋患者”,我一直对那些神秘的、巨大的、兼具震慑感和荒诞性的工业景观感到痴迷。
这天,当我开车经过转塘的某条小道时,一座水泥厂吸引了我的注意,这片荒凉破败的建筑沉默地伫立在山脚下。
好奇驱使着我停了车,走进了这片荒弃的建筑,开始了一场“废墟探险”。
在上个世纪70年代,转塘曾是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这里有一座石龙山,含有大量优质的石灰石,不少人就在山脚下以开矿采石为生,一批批水泥厂在这一带纷纷扎根。
那时的青山翠谷间正上演着热火朝天的工业进行曲,机器轰鸣,粉尘飞杨。一袋袋水泥自在这里生产,并运往长三角各地,“转塘水泥”的名声也由此打响。
时间进入20世纪,由于城市建设和生态环保的需要,这片区域所有的水泥厂都相继被关停。
眼前这片废弃的建筑便是其中一家被关停的私人水泥厂,停产多年,网上几乎搜索不到这家水泥厂的任何信息。门头上还有某家文化公司的牌子,看来曾经有过一番改造,但如今也人走茶凉。
我沿着杂草丛生的道路慢慢进入这片废墟,黑洞洞的口子深不见底,看着它,仿若在凝视一个不可认知的深渊。
地上的植物生长得十分肆意,透过破败的墙体,我看到一丛被阳光照射的芦苇,像是一团火焰在燃烧。
再往深处走去,一排排圆柱形的建筑便出现在眼前。仿佛巨人的双腿,冷漠无言地耸立着,给人满满的压迫感。
钻过几个墙洞,继续向建筑里面迈进,这时,工厂的内部结构才渐渐显现出来。
身处宏大又空旷的建筑内部,透过一层层洞口,可以直接看到几十米高的建筑顶部。
水泥厂内部寂静又阴冷,在这样宏大的静物面前,人类显得卑微而渺小,让人心里难免产生一丝畏惧。
此刻我心里有个荒谬的念头:在我抬头看时,顶端会不会有人探头回望?
我又走了几步,对着某个垃圾堆随手一按快门。
正在我仔细翻看照片时,画面中的景象让我心跳漏跳一拍——这不是只人手吗???
我心头闪过一个可怕的想法——我要是交代在这里,估计都不会有人发现吧?
不过好奇还是蕞终战胜了恐惧,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堆人体模特,脸上没有五官,残骸四散零落,看起来相当诡异。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拍了几张照片,之后便逃离了这处角落。
寻觅着光亮的方向,我在这栋巨大的建筑内游走,来到了一片空旷的厂房。
草丛已经长到了建筑内部的地面上,在人类放弃了支配权后,这里便呈现出一幅衰败但又充满新生命的景象。
阳光像一把利剑刺破了漆黑的墙面,光与影在这里镌刻下无与伦比的美丽画卷。
曾经,这里充斥着机器的轰鸣声,到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过去的辉煌都写在这些冰冷的生产线上。
但眼下一切早已寂静无声,只留我一个旁观者见证着“时代的眼泪”。
窗外的芦苇从像是夜晚里的电影荧幕一般,默默播映着。
从窗口跨过去,我终于走出了这栋冰冷的建筑,从灰蒙蒙的压抑色调中脱离出来,外面明媚的阳光让我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这篇废墟,像是城市里一道抹不去的伤痕——它冰冷、高大、沉默、诡魅,显得与这个城市如此地割裂。但作为工业遗产,它又是那么艺术、朋克、呈现出了后工业时代的美丽。
它是城市历史的印记,经历过辉煌,创造过梦想,但如今荒凉而死,沦为废墟。
在离开的时候,我发现水泥厂的门口贴上了招租启示——杭州有不少水泥厂已改建为它用,变成艺创小镇,成为了年轻人爱去的网红打卡点,也许这里也要走相同的改造路子。
从工业到文化的转变,是城市进阶的必然之路,或许不久后,这片老厂房就会迎来新的生机。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