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80号代表建议的复函
你们在杭州市临安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头部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凝聚合力加大工业有效投资推进产业强区的建议》,已由区政府转交我局办理。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产业强区建设和工业投资关心与支持!针对你们提出的几点宝贵建议,经我局与区商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锦南新城管委会、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会商,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的发展,通过抓平台建设,抓项目攻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区成立临安区产业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同各专项行动牵头单位按照区党代会、人代会和产业强区大会的总体部署,细化研究并有序推进六大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加快推进全区工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做好拓展平台空间和腾退低效用地的建议
一是《临安区一核三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全区“1+3”产业平台,整合零散老旧工业平台,研究园区发展定位,完善用地规划布局,并开展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优化总体格局。二是开展平台空间拓展专项行动工作,明确2022年拓展平台承载空间3000亩,落实制定平台详细规划,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横畈、金马、玲珑、高虹、於潜等“五片区”成片做地,实施“六大园”建设和推进项目落地建设等5大工作重点。三是建立项目用地需求库。根据各平台可承载空间,前期开展了多轮本地企业投资用地需求调查摸排,按照《临安区工业产业平台布局和项目准入指引》要求,会同区发改、规资、环保、应急等部门进行多次研判,已梳理形成《临安区本地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库》。接下来,将动态更新项目库并不断完善企业和项目情况,根据年度做地计划和出地计划精准匹配项目,推进项目落地、建设、投产。
一是制订《关于促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履约监管的若干意见(试行)》(临经信综〔2021〕99号)、《临安区工业产业平台布局和项目准入指引》(临经信综〔2021〕101号)文件,确定产业平台发展方向和准入条件,着力推动“1+3+X”平台整合提升,强化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二是开展腾笼换鸟盘活专项行动,制定合理认定整治标准、筛选确定整治清单、全力推进整治提升、遏制“两高”盲目发展、整治工业低效用地、完善企业综合评价等6大任务。拟定腾换攻坚总体方案,高耗低效企业认定标准,并对照标准开展全面筛查,头部批列入省整治清单企业26家,涉及用地275亩。第二批335家整治清单已完成相关数据核实,涉及用地2666亩。三是规资分局起草区工业低效用地全域治理工作方案。坚持规划引领,综合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自主等模式,按照腾退收回一批、增容提质一批、流转增效一批、置换入园一批,要求各平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台各自的低效整治方案并开展落实,2022年计划盘活低效工业用地500亩以上。四是起草《临安区工业厂房及楼宇出租导则(试行)》,规范工业厂房及楼宇出租管理的相关要求,确保小微企业发展空间,土地资源更有效地向大好高项目集聚,提升亩均效益。
二、关于加大产业招商和项目培育的建议
一是明确全年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到外资2亿美元的工作目标,按照“高端引领、强链补链、清单管理、产业聚能”的总体思路,大力培育高端装备、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招引实效,为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提供源头活水。二是建立产业招商“链长制”,聚焦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产业、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突出头部企业、总部经济,实施“产业链方案”精准招商行动,营造良好产业链生态。
制订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加速生产方式转型、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5大任务。发挥杭叉、杭氧、西子等“链主”企业的作用,了解产业链企业投资动向,巩固深化数字化改造成果,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大企业对“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投资引导。
三、关于抓好产业扶持和服务的建议
一是《关于印发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产业兴区若干政策意见的解释说明的通知》(临经信综〔2021〕108号)文件通过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鼓励企业加大投资(技改)力度、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节约集约用地等多个角度对工业企业和工业项目开展政策支持,通过正向激励方式鼓励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并设立“临安智造产业发展基金”等专项资金,助力重点产业项目引进与发展。二是服务企业申报省、市、区重点项目和资金。通过申报省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省“五个一批”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省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推荐上报市级技改补助项目等方式,激励企业投资意向。2021年服务企业获得市级技改补助资金7733万元,获得区级节约集约用地财政资金和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财政资金981.87万元。三是进一步更新深化优势传统产业专项政策。自2018年起,我区先后制定出台电线电缆、复合装饰材料和光电等重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方案和专项扶持政策,专项安排2亿元的扶持资金,用于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接下去会进一步根据区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开展好各产业改造提升的工作推进。
2.做好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流程管理
一是继续做好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审批服务工作,编制下发《临安区产业强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安区一般工业用地“拿地即开工”操作指引(试行)的通知》,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服务力度,提前介入,优先审批,促进此类项目早开工早落地。同时进一步做好供地工作,更严格规范企业拿地流程,紧盯履约抓监管,确保项目完成履约条件。二是完善工业用地履约监管机制,起草《关于促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履约监管的若干意见(试行)》实施细则,开展工业用地履约清理工作。对于亩均税收、开发建设强度等未达合同和履约监管协议要求的,一并纳入低效工业用地履约清理;对于上一年度亩均效益评价结果为D类的企业,原则上不再供应新增工业用地、不再办理工业用地续期手续。三是完善标准地工业项目达产复核验收机制,起草《临安区“标准地”项目达产复核验收工作指引(试行)》办法,确定“标准地”项目达产复核验收流程,闭环“标准地”工业用地监管。结合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逐步对已出让的“标准地”项目开展达产验收。
一是明确产业强区六大专项行动工作要点,并将2022年任务进行分解,下达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在各项专项行动工作的开展中,细化研究临安产业现状并有序推进,强化部门间横向协同,部门镇街纵向联动,落实好政府和部门的主体责任,通过责任考核等机制,确保产业强区六大专项行动圆满完成预期目标。二是《关于开展“党建领航•实干开局”五大行动实施方案》,坚持党建领航,突出实干担当,明确“产业强区”行动的责任领导、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通过坚持党建领航、加强组织领导、突出过程比拼、实行专题督查、强化结果运用和造浓活动氛围六大工作方针落实责任保障,推动产业强区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蕞后,再次对你们长期以来对我区产业强区工作和工信经济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期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支持经信局的各项工作,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临经信建复〔2022〕47号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80号代表建议的复函.pdf
杭州市临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80号代表建议的复函
你们在杭州市临安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头部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凝聚合力加大工业有效投资推进产业强区的建议》,已由区政府转交我局办理。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产业强区建设和工业投资关心与支持!针对你们提出的几点宝贵建议,经我局与区商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锦南新城管委会、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会商,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的发展,通过抓平台建设,抓项目攻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区成立临安区产业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同各专项行动牵头单位按照区党代会、人代会和产业强区大会的总体部署,细化研究并有序推进六大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加快推进全区工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做好拓展平台空间和腾退低效用地的建议
一是《临安区一核三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全区“1+3”产业平台,整合零散老旧工业平台,研究园区发展定位,完善用地规划布局,并开展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优化总体格局。二是开展平台空间拓展专项行动工作,明确2022年拓展平台承载空间3000亩,落实制定平台详细规划,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横畈、金马、玲珑、高虹、於潜等“五片区”成片做地,实施“六大园”建设和推进项目落地建设等5大工作重点。三是建立项目用地需求库。根据各平台可承载空间,前期开展了多轮本地企业投资用地需求调查摸排,按照《临安区工业产业平台布局和项目准入指引》要求,会同区发改、规资、环保、应急等部门进行多次研判,已梳理形成《临安区本地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库》。接下来,将动态更新项目库并不断完善企业和项目情况,根据年度做地计划和出地计划精准匹配项目,推进项目落地、建设、投产。
一是制订《关于促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履约监管的若干意见(试行)》(临经信综〔2021〕99号)、《临安区工业产业平台布局和项目准入指引》(临经信综〔2021〕101号)文件,确定产业平台发展方向和准入条件,着力推动“1+3+X”平台整合提升,强化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二是开展腾笼换鸟盘活专项行动,制定合理认定整治标准、筛选确定整治清单、全力推进整治提升、遏制“两高”盲目发展、整治工业低效用地、完善企业综合评价等6大任务。拟定腾换攻坚总体方案,高耗低效企业认定标准,并对照标准开展全面筛查,头部批列入省整治清单企业26家,涉及用地275亩。第二批335家整治清单已完成相关数据核实,涉及用地2666亩。三是规资分局起草区工业低效用地全域治理工作方案。坚持规划引领,综合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自主等模式,按照腾退收回一批、增容提质一批、流转增效一批、置换入园一批,要求各平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台各自的低效整治方案并开展落实,2022年计划盘活低效工业用地500亩以上。四是起草《临安区工业厂房及楼宇出租导则(试行)》,规范工业厂房及楼宇出租管理的相关要求,确保小微企业发展空间,土地资源更有效地向大好高项目集聚,提升亩均效益。
二、关于加大产业招商和项目培育的建议
一是明确全年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到外资2亿美元的工作目标,按照“高端引领、强链补链、清单管理、产业聚能”的总体思路,大力培育高端装备、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招引实效,为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提供源头活水。二是建立产业招商“链长制”,聚焦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产业、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突出头部企业、总部经济,实施“产业链方案”精准招商行动,营造良好产业链生态。
制订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加速生产方式转型、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5大任务。发挥杭叉、杭氧、西子等“链主”企业的作用,了解产业链企业投资动向,巩固深化数字化改造成果,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大企业对“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投资引导。
三、关于抓好产业扶持和服务的建议
一是《关于印发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产业兴区若干政策意见的解释说明的通知》(临经信综〔2021〕108号)文件通过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鼓励企业加大投资(技改)力度、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节约集约用地等多个角度对工业企业和工业项目开展政策支持,通过正向激励方式鼓励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并设立“临安智造产业发展基金”等专项资金,助力重点产业项目引进与发展。二是服务企业申报省、市、区重点项目和资金。通过申报省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省“五个一批”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省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推荐上报市级技改补助项目等方式,激励企业投资意向。2021年服务企业获得市级技改补助资金7733万元,获得区级节约集约用地财政资金和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财政资金981.87万元。三是进一步更新深化优势传统产业专项政策。自2018年起,我区先后制定出台电线电缆、复合装饰材料和光电等重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方案和专项扶持政策,专项安排2亿元的扶持资金,用于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接下去会进一步根据区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开展好各产业改造提升的工作推进。
2.做好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流程管理
一是继续做好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审批服务工作,编制下发《临安区产业强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安区一般工业用地“拿地即开工”操作指引(试行)的通知》,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服务力度,提前介入,优先审批,促进此类项目早开工早落地。同时进一步做好供地工作,更严格规范企业拿地流程,紧盯履约抓监管,确保项目完成履约条件。二是完善工业用地履约监管机制,起草《关于促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履约监管的若干意见(试行)》实施细则,开展工业用地履约清理工作。对于亩均税收、开发建设强度等未达合同和履约监管协议要求的,一并纳入低效工业用地履约清理;对于上一年度亩均效益评价结果为D类的企业,原则上不再供应新增工业用地、不再办理工业用地续期手续。三是完善标准地工业项目达产复核验收机制,起草《临安区“标准地”项目达产复核验收工作指引(试行)》办法,确定“标准地”项目达产复核验收流程,闭环“标准地”工业用地监管。结合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逐步对已出让的“标准地”项目开展达产验收。
一是明确产业强区六大专项行动工作要点,并将2022年任务进行分解,下达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在各项专项行动工作的开展中,细化研究临安产业现状并有序推进,强化部门间横向协同,部门镇街纵向联动,落实好政府和部门的主体责任,通过责任考核等机制,确保产业强区六大专项行动圆满完成预期目标。二是《关于开展“党建领航•实干开局”五大行动实施方案》,坚持党建领航,突出实干担当,明确“产业强区”行动的责任领导、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通过坚持党建领航、加强组织领导、突出过程比拼、实行专题督查、强化结果运用和造浓活动氛围六大工作方针落实责任保障,推动产业强区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蕞后,再次对你们长期以来对我区产业强区工作和工信经济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期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支持经信局的各项工作,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临经信建复〔2022〕47号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80号代表建议的复函.pdf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