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八城区招商引资新思路(二)
引资成绩西湖区一季度累计引进内资项目174项;市外协议资金和市外到位资金均为17847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71%,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7.84%和28.79%,完成区外到位资金333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9%。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家,其中增资3家,投资总额2248万美元,协议外资1017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938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6%、288%和333%,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6.95%和26.06%。
招商措施一是突出重点项目,始终把项目的质量、资金的到位率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做到引大商、引好商、重潜力、求效益。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税收、成长性好的重点项目的引进千方百计抓好跟踪落实,在技改资助、土地价格等方面给予重点优惠,在立项、用地等计划的安排上给予优先考虑。二是充分发挥园区在招商引资中的主战场作用,加大园区的招商力度。三是推进政府招商,从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入手,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各单位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效。四是探索企业招商,依托企业人才、资金、信息和机制灵活等优势,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积极探索政府与企业联手招商的运作模式。五是盘活存量资产,对全区内可利用的房产资源进行了排查,进一步挖掘存量资产的潜力,积极和辖区单位联手招商,蕞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空间资源的作用。此外,区四套班子领导、区有关职能部门还到兄弟城市、城区学习取经,考察招商引资的机构设置、运作模式等软硬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思路。
下步计划省委工作会议以后,区委积极借鉴"长三角"地区好的做法和经验,突破原有思维定式和工作方法,努力作好四方面的文章。树立发展是头部要务、招商引资是一把手工程的责任意识,使全区上下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招商的浓厚氛围;成立由各职能部门参加的区招商引资协调小组,以定期例会的形式及时了解情况、及时研究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协调小组下设两个机构:区政府办事服务中心和招商引资办公室;紧抓三个重点:建好一条电子街,落实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必要的贴息奖励政策,全面整合沿街辖区资源,逐步把文三路规划成为信息电子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群;推进两个园区建设,加快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建设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积极做好西湖科技经济园区的环境、景观建设,提高园区档次品位;推动三个集镇改造,以转塘镇集镇改造为重点,带动三墩、留下的集镇建设工作,加快城市化步伐,改善投资硬环境,为区域经济新一轮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四是实施四项激励。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对优势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给予不同的政策优惠;加大对招商引资者的考核奖励;扶持基层发展,制定鼓励乡镇、街道发展区域经济的财政措施,在招商引资和财政分配上让利于基层。
引资成绩一季度,全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家,实际利用外资3841万美元,同比增长236.6%,完成市下达全年1.3亿美元计划的30%,实际引进内资44157万元,同比增长1.5%,完成市下达全年17亿元计划的26%。
招商措施招商理念新在招商理念中引入营销理念,把高新区和科技城作为一个品牌来经营,作为一个卖点来推销。全面推销“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城”这一品牌,打响全省惟一的高新区和“高科技、多功能、园林化”的科技新城的牌子。
招商机制活全面开展委托代理招商工作,借助外脑外力,实行委托招商,充分利用互联网实施网上招商。
下步计划要树立体制重于技术、环境重于政策的理念,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实施政策对接,用全球化的眼光、战略思维,“降低门槛”、“拆除围墙”,营造环境,优化服务。在人才上,要利用上海留学生及国际国内优秀人才集聚的优势,在吸引上海的科技人才来高新(滨江)区创业上下功夫,创业引智,创业引人,创业留人。在技术上,要与驻上海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技术输出基地接轨,为我所用。在市场上,要与上海的国际采购基地接轨,推销杭州高新区品牌。在资本上,要引导鼓励和创造机会帮助区内民营科技企业与国际风险资本的结合。
落实招商责任强化政府招商制订了2003年高新(滨江)区招商引资活动年工作方案,我们的主题是“强基础、优环境、创佳绩”,把各项工作细化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单位。同时,还制定了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考核办法,把我区所属的三个镇,区级各部门、单位都纳入考核范围,建立了月度和季度两个招商形势分析会制度,由目标任务考核领导小组按期做好通报、检查和考核工作。
搭建招商平台强化园区招商对两区管理体制调整后的招商引资宣传和基础资料做了进一步整合,使招商基础资料更完善。在下一步招商引资工作中,要通过优惠政策预期调控,加强招商信息沟通,落实全程服务等手段,实施“两个市场”、“三个基地”、“十大特色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招商的主战场作用。在招商策略上,认真实施“北接上海、东引台资、重攻日韩、拓展欧美”的引资策略。
整合招商资源强化企业招商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加大对第三产业的引资力度,加快服务业领域的建设。在总结引进集团总部经验的基础上,对三镇旧城改造项目、商业步行街、物流项目、大型超市项目都推出对外招商,重点是加大为高教区、软件园和UT斯达康、深圳华为等重要地块及重大项目的配套服务业项目招商力度。
健全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法建好招商工作的三个网络,即招商引资信息网、工作网和服务网。探索创新招商工作方法,在信息招商、项目招商、产业分类招商、定向招商、代理招商、上门招商、“以外引外”招商以及激励招商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优化招商环境降低商务成本进一步削减经济类审批项目和环节,完善和健全江北办事大厅,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的实施细则,实施了重大项目区领导联系落实制度。此外,还打算专门设立一个办事机构,代理企业在海关、外管等超越我区职能审批范围的各项事务。
引资成绩截至3月底,萧山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6家,增资项目6个,完成合同利用外资8259.34万美元,同比增长167.4%,其中开发区5461.05万美元,同比增长121.4%,镇、街道、系统2798.29万美元,同比增长349.8%;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265.44万美元,同比增长50.1%,其中开发区1627万美元,镇、街道、系统638.44万美元。今年一季度,各类园区(据初步统计,不包括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达1亿元,新增投产企业50家,新增入园企业80家,累计完成工业性投入12亿元。
招商措施抓思想解放燃发展激情进一步明确今后五年工业发展目标和举措,组织考察团赴宁波等地学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经验。修改有关考核奖励办法,新增对镇、街利用外资排序考核,对各镇、街利用外资完成情况综合指标实行每月动态排序考核并公布,明确了区级机关招商引资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
抓载体建设筑园区平台实现开发区的招商优势与农场土地资源优势的有效结合。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银园合作机制,积极鼓励多方投资参与工业园区建设。在建设区、镇街二级工业园区的同时,积极鼓励以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园区。
抓引资主体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境外招商活动,加大内资和民资项目投入,继续实行区四套班子成员分工联系制度,推动技改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强组织领导。
下步计划学习先进加快接轨,学习是中心环节。围绕发展开放型经济,再度组织赴苏南先进地区学习,与兄弟区(县、市)签订合作协议,掀起新一轮学上海、学苏南的热潮。
“两个年”活动为载体重点是明确两大目标体系。招商引资,坚持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两年翻一番”目标,今年确保增长50%。园区建设,坚持“三翻番”,实现大跨越;力争实现开发面积、工业投入和工业产出三个翻一番。强化政府招商主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一把手工程”的认识。把“六个有”(有地招商、有人招商、有钱招商、有政策招商、有办法招商、有项目招商)的要求落到实处。强力推进企业招商主力军作用。加强对外宣传的传媒推介作用。抓园区进度,积极推进征地拆迁、园区基础设施、园区形象三大突破。继续坚持实行区领导和责任单位联系重点招商地区、重点招商项目、工业园区(镇、街道)制度,严格责任考核。
培育壮大比较优势以自身的小优势,融入长三角的大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加快工业发展,使优势更优、强势更强,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争取到2007年,全区产销亿元企业达到200家,其中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家,50亿―100亿元企业达到2家,20亿―50亿元企业达到10家,10亿―20亿元企业达到20家。主办单位:十堰市招商服务中心邮箱:zsj.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