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国土空间总规团队回应热点话题
编好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推动杭州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的关键举措。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总规草案正在根据各方意见进行优化完善,感谢广大市民对杭州总规编制工作的持续关注和积极参与,团队将加快推进总规编制和上报工作,从顶层设计入手着力破解市域空间失衡难题,奋力开创“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发展新局,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
一是加强城市更新分类引导。城中村改造方面,优先推进重点地区和轨道站点周边的城中村全面改造,鼓励布局完整、配套完善、村舍质量较好的城中村进行综合整治;统筹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采取拆改结合、综合整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提升;有序推动旧工业区和旧厂房改造,集中建设区内以“退二优二”为主,集中建设区外实行“退二复绿”;分阶段引导传统批发市场改造,优先推动城市核心区内传统批发市场向外围新城疏解;推动独立物流园区改造,有序迁移核心区内不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物流中心。
二是划定城市更新策略分区。优先更新区为集中建设区内交通支撑条件较好、市场主体积极性高、需加强规划统筹的地区,以政府统筹实施为主,重点通过增存联动、土地置换、同地同价等方式,力推成片连片更新。城市修补区主要包括集中建设区外需严格控制建设行为的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以及位于生态敏感地区、历史保护地区周边的更新对象,通过建立负面清单、管制规则、控制导则等措施,加强更新管控。除上述两类地区以外的更新对象,划入一般更新区,由各区自行确定城市更新模式。
杭州日报:杭州未来的城市发展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职住失衡”是目前北京、上海等一些特大城市一个非常突出的“城市病”,比如一些年轻人每天上班通勤来回要3—4小时,大大降低了生活幸福感。杭州连续14年蝉联“中国蕞具幸福感城市”,市民在公众参与后台提醒杭州要对“职住失衡”引起重视,请问总规团队对这一问题是怎样考虑的?
一是大力培育“九大星城”,构建高效运行的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本轮总规提出了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空间格局,要打造萧山、余杭、临平、钱塘、富阳、临安、桐庐、淳安、建德等“九大星城”,建设多元化住房,引导和培育就业岗位集聚,高标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切实增强“九大星城”综合承载力,使之成为新杭州人宜居又宜业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二是打造高效通勤走廊,在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培育就业中心。加强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大容量、快捷化公共交通建设,在轨道站点周边按照TOD理念进行紧凑开发,高效布局居住和就业功能,提供多元人群蕞短蕞合适的职住选择,打造高效连接的通勤走廊。在重要的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和轨道快线沿线,特别是与主城区紧密联动的萧山、余杭、临平等城区以及高铁西站、萧山机场等枢纽地区,大力建设公共活动中心,引进智力和服务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培育辐射都市区和疏解主城区的区域型就业中心。
杭州日报:杭州素有“天堂”之称,宜居天堂也是杭州未来的发展目标之一。目前,人口快速流入杭州,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提升。特别是针对公租房、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规模、空间分布等需求越来越大,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请问总规针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是如何打算的?
二是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做好教育资源空间保障与多元化供给,城市核心区结合城市更新补齐教育短板,“九大星城”高标准配套高质量建设,实现学有优教;推进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外疏解,结合社区生活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确保病有良医;完善“九大星城”文化设施基本配置,加强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等文化设施特色配置,实现文有悦享;构建“简单活动在社区、多样运动在街道、品质体育在区级、高标赛事在省市”四级化体育服务职能网络,建设“国际体育名城”;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有颐养;完善市-区(县市)两级残疾人托管中心,推进特殊教育,落实无障碍设计理念,确保弱有众扶。
三是打造“全龄友好、韧性适应、活力繁荣”的城乡社区生活圈。重点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社区服务、便民商业等公共服务,社区公园、文化广场等公共空间,物资储备、紧急隔离等公共安全场所等进行统筹安排。针对不同社区生活圈提出差异化设施配置策略,鼓励有条件地区推进“邻里中心”式布局模式,新建地区突出规划引导与有效传导,已建地区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多模式、多路径补短板、提品质。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