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建设生物医药高地的对策建议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生物医药产业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2020年9月,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三个面向”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近年来,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生物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速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经济产业集群,在创新强省中建立生命健康科创高地。
杭州市也出台了《关于促进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健康杭州 2030”规划纲要》等产业发展指导文件,明确提出要提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生物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加快推进杭州“万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高地建设。
技术转移机构是一种科技中介机构,其核心能力是降低交易成本,促成交易发生。
国内技术转移机构通常分为四类:Ⅰ类独立运作的企业法人或其内设机构;Ⅱ类依托政府建立的事业法人或社团法人;Ⅲ类依托于大学、研究院所等各类法人的内设机构或企业法人;Ⅳ类各类技术市场。
根据相关统计,现有技术转移机构以政府机构为主导运营,其次为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数量蕞少的为独立法人机构。各类转移机构在技术转移市场中的影响力也各不相同,政府机构主导的以广泛技术推广、技术对接会、洽谈会等形式居多,而企业运营的则是以精细化针对为主。相对于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平台,以企业为主导的服务平台更加具有活力,为平台和运营方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
转化率低是我国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中遇到的严峻问题,除了政策、市场、资金、技术、研发观念和转化机制等原因外,信息因素也是造成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因素。为加速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近几年国内技术转移市场中涌现出不少专业化的技术交易平台,如四川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广州生物与健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等。这些平台以整合区域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引入周边资源为核心,通过提供技术信息、技术需求、公共检测等服务,促进区域产业的发展。
杭州是国内较早布局生命健康产业的城市之一,早在 2000 年,杭州就提出“两港”(信息港、新药港)建设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发展,已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核三园多点”的整体布局。
杭州具有以化学制药为基础、现代中药为重点的传统优势领域,以及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医疗数据三大特色化领域所构成的总体产业结构。2019年,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总产值)达2000余亿元,其中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制造业产值达800亿元,医药流通产业为817亿元,医疗服务及康复服务产业为700余亿元。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干扰的情况下,杭州市医药制造业仍逆势增长20.5%,成为经济企稳向好态势中表现蕞亮眼的行业之一,也涌现出一大批生命健康领域优质企业。
火石创造(杭州费尔斯通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5年,是全球领先的产业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作为数据驱动产业治理解决方案的专业服务商、生命健康产业持续深耕者,火石创造为政府提供产业大脑、智能招商系统和数字化创新服务平台,助力建集群、强链条,推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临床合同研究组织(CRO),专注于为医药产品研发提供 Ⅰ-Ⅳ期临床试验、数据管理与生物统计、注册申报等全方位服务。
公司建有约5900人的国际化专业团队,为全球600多家客户成功开展了600余项临床试验服务,并参与300余种国内创新药临床试验,致力于打造覆盖临床研究全产业链一体化、全方位平台,跨越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开发的全生命周期。
浙江和泽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药物研发为核心,从事药品持证及转化的服务型平台公司,现有员工约500人。
MAH转化平台由钱塘新区管委会联合浙江省药学会、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以及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共同发起,平台致力于为省内外、国内外生物医药机构提供专业化、品牌化、系统化的MAH转化服务,成为浙江省医药技术服务、仿制药研究、新药创制、研发服务外包和人才培训与交流的非盈利性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从2019年至今,已有注册会员企业600余家,服务企业500余家/次,成功引导落地并形成了约3亿元产值。
贝壳社是国内一家“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创业平台,致力于打造全球化的孵化型生态,集聚创业资源,解决创业痛点,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贝壳社具有较强的园区运营管理能力,特别是深耕生物医药产业,并汇聚了国内外大量的生物医药企业、投资机构、研究院所和产业团队等,同时也是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浙江科技大市场创始发起、股东/董事单位。
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2020年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100多家研究所为技术支撑,旨在打造集成果转化、技术服务、项目孵化、投融资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性、国际化、创新型技术转移转化平台。目前,杭州中心已签约落地项目7项。
杭州医药港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是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杭州医药港以打造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高地为目标,以生物技术药物、生命医学工程、高端医疗器械、医疗大数据为重点发展方向,构建全链式的生物医药研发生态圈。2019年产值规模突破350亿元,占杭州全市生物医药产值近50%。
目前已集聚各类生物医药企业950家,辉瑞、默沙东等全球十大药企已有7家落户,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园区拥有领军型人才92名、生物医药从业人员近2万名;区内七所院校生物医药专业每年毕业生近2000人。
为提升杭州生物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生物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加快推进杭州“万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高地建设,课题组在综合国内现有主要平台及机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机制,成立平台筹备领导小组,统筹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市场监管局等多个职能部门,切实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形成合力,推进平台搭建及数字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整合杭州现有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资源,深度掌握杭州及周边区域生物医药企业及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以政策法规为依托,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如针对生物医药项目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等问题,资助项目可以由事后,改为事先、中期、验收后相结合的方式。
强化生物医药科研人才和团队的引进机制,适时研究和设立生物医药科研人才企业评价认定体系,并设立相应的扶持政策,通过政策的扶持为生物医药企业的科研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杭州生物医药综合交易平台的主体可由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方式共筹共建,如引进市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等。根据平台发展的各个阶段,研究和设立国有资本等退出机制,力争实现技术市场的资本化、市场化运作。
杭州生物医药综合交易平台的运营方式可以在政府监督管理下,引入专业技术市场管理团队,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需根据平台发展现况设立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年度考核,以保障实现平台服务赋能。通过政策及资本的引导,以实体为根本,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构建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微循环,并不断延伸和扩容,构建行业生态体系,蕞终形成国内知名的生物医药综合交易的平台。
杭州生物医药综合交易平台不仅仅是技术需求和成果的交易或是MAH的交易,更是基于大健康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交易;不仅仅是线上线下的融合,更应是杭州医药产业链与全球产业链的融合。
线上主要包括:产业发展分析、技术成果展示、技术需求展示、服务机构展示、专家团队展示、专利展示及交易、股权交易、MAH交易、交流互动区等,以实现生物医药企业数字化、平台化,不断提升平台数据信息价值度。
线下主要包括:以杭州医药港为地理核心,设立杭州生物医药综合交易实体市场,并建立相应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区。结合杭州“三园多点”的产业特征,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实现互联互通;开展线下对接、揭牌挂帅、项目路演、直播发布、评估评价、挂牌拍卖、法律咨询等公共技术服务;购置及开放公共试验设备、检测设备等,以便于初创企业研发和测试;积极开展区域产业对接,加大如技术人才、技术团队的引入,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
(朱海锋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数据资源部主任;姚炳兴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工程师;龚勤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产业创新研究部主任)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