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度总结和2023年度计划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发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国家级开发区头部方阵目标,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困难挑战,持续推进“兵团化会战、专班化运作”工作机制,着力稳增长、强动能、促发展,努力发挥大平台的更大作用。1-12月,开发区本级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53.06亿元,同比增长4.8%;规上工业增加值138.23亿元,同比增长5.2%;规上服务业增加值91.39亿元,同比增长7.6%;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8.96亿元,同比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168.94亿元,同比增长51.6%,其中,工业投资52.17亿元,同比增长81.3%,服务业投资116.78亿元,同比增长41.3%;实现财政收入104.26亿元,同比下降4.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50亿元,同比下降0.80%。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1、着力提质增效,提升发展新空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扎实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高绩效推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收储低效土地超350亩,新增产业空间超50万方。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超50个,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项目14个。“机器人行业产业大脑”成功入选省第二批工业领域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名单。加快产业创新发展。挖掘线上直播企业等新兴行业潜力,开发区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发展区成功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2、蓄力科技赋能,激发发展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6家企业荣获省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3家企业获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建强创新平台。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一期CMOS平台启动器件验证芯片的流片工作。西电杭研院已完成12个实验室搭建。萧山首个省实验室—湘湖实验室落地发展,并获批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机器人小镇成功获批省级特色小镇,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杭州·数字医药)成功揭牌。浓厚创新氛围。出台科技型企业梯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知识产权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室认定管理办法、基金招商实施意见等,大力优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
3、聚力项目推进,培育发展新动能。链式招商促进项目落地。实到外资4.5亿美元、新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9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现近年来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招引零的突破。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评实际使用外资中位列第7名。创新机制助推项目建设。制定《开发区产业项目“开竣投”全流程服务管理制度》,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2个项目入选省重大产业实施类项目,目前已有14个项目入选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保障要素加快项目发展。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483亩。成功发行萧山首单CMBS产品。积极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新增对外投资8900万元。
4、合力改革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厘清职能边界。按照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调整优化社会事务管理职能,集中精力抓经济促发展。整合桥南和科技城两大兵团,江南科技城品牌成功发布。重抓自贸建设。全省唯一的自贸试验区展示中心正式启动,“世界500强圣戈班新材料、千石科技磁性材料总部等一批项目集中签约”等入选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大进展”。推进国企改革。根据市场化、实体化要求,打造1+6+N管理模式。经开国控集团总资产919.6亿元,净资产499.3亿元,顺利获得AAA主体评级。深化数字改革。推进以项目全周期服务管理为重点的“企安心”数字化改革,对产业项目实施链条化管理、闭环式推进、全过程服务。
2023年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扎实推进各项主要指标不断提升,持续增强对全市全区经济的贡献作用。计划完成规上企业总营收增速6.5%;总税收增速6.5%;新认定E类以上人才增速17%;新建标准厂房面积105万平方米;主导产业集聚度45%;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20%;规上企业研发支出总额增长率8%;规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低于0.3(吨标煤/万元)。具体将开展以下工作:
(一)打好项目推进攻坚战,实现有效投资新突破。聚力精准招商。狠抓“链主型”企业和总部企业招引,放大产业基金带动作用,强化飞地招商,力争总投资100亿元项目实现“0”的突破。加快投入产出。注重数字赋能,发挥“企安心”平台作用,强化项目的闭环服务管理,加快推进万向创新聚能城、智联生命科创中心、华澜微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确保24个产业项目如期竣工。
(二)打好产业提升攻坚战,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聚力产业结构转型。深入推进“腾笼换鸟”,力争亩产税收8万以下低效企业“清零”。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未来工厂”建设。充分发挥浙商中拓等企业在信息化应用、数字化转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打造全省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的新标杆。聚力产业生态维护。扎实推进“五企”培育,加快构筑服务业“雁阵”梯队,构建大中小企业共同发挥作用的良好生态。聚力产业集群优化。支持鼓励无忧传媒、缇苏文化、乐刻运动等新消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带动更多新消费明星项目落地,推动新消费产业开展生态共融合作,加大与本土制造业企业对接力度,拓宽产品渠道,打响产业品牌。
(三)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实现人才技术新突破。完善保障体系。强化高端人才自主培育,充分发挥重点平台作用,大力引进和培育行业领军型高精尖人才。加速创新步伐。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在省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提档进位。强化科技企业梯队培育,加快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国高企和研发机构全覆盖(除部分外资企业)。力争发明专利、PCT年度申请量、创新载体、众创空间培育数量取得新突破。优化双创生态。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周(月)等活动,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谋划建设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深入探索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育为一体的产学研融合实践模式。
(四)打好平台赋能攻坚战,实现特色打造新突破。增强自贸建设新成效。充分发挥自贸区优势和省自贸展示中心、萧山自贸大厦两大载体,大力开展自贸招商,力争实现项目落地发展新突破。发挥特色小镇新示范。持续推进信息港小镇产业生态集群优化、特色壮大,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机器人小镇以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小镇为契机,加快推进2.0升级版建设,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高地。推进海归小镇建设,集聚更多优质项目和人才。推动万亩千亿新进展。积极推进重大产业项目,确保创新聚能城6号制造基地早投产,万向科创中心、电芯二期5号制造基地、新能源整车项目等加快开工,形成项目“落地一批、建设一批、交付一批”的滚动式开发建设良好局面。
(五)打好绩效优化攻坚战,实现争先进位新突破。持续提升规划品质。加快推进六大单元详细规划编制和报批,力争年底实现控规全覆盖。全力推进江南科技城建设,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发展新高地。积极优化区域交通,严把重要节点、关键界面建筑形态,不断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激发企业活力。聚焦重点产业发展趋势与需求,探索出台产业新政,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深入实施企业定向走访联系制度,强化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全力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深入推进国企改革。聚焦主责主业,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推动国企做强做大。加速盘活存量资产,释放资产潜在价值,实现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