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如何实现人人都有房住?蕞佳答案来了
”问题上,明确“可将产业园区中工业项目配套建设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占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上限
在提高城市自身建筑利用率上,允许“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仓储、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一句话总结就是,未来大量的商业办公、厂房、仓储等非居住用地都将变成保障性的租赁住房。
因为对于一个区域而言,租赁用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绿化用地,学校用地的占比,前期其实是有比例约定的,如果土地性质想要调整,要走极为严格的流程,审核非常非常严苛。
而当下的现实情况是,目前很多地方商业、厂房、办公园区其实是闲置的,而且,往往这些闲置的区域地段都还不错。
比如很多人会在园区上班,以前是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四人或是两人一单间,一是为了节约生活成本,二是因为通勤比较便利。
但是结婚后就不能这么住了,但是如果要买房,很多人又买不起,太偏的话,上班又会很不方便。
根据现有的调整政策,未来产业园区内会建立更多的保障性的租赁住房,特别是会增加家庭公寓住房的供应,一下子就解决了很多人的矛盾点。
很多离市中心比较近,距离工作地点比较近的区域往往房租偏贵,这次通过盘活各类非居住存量房源,将从供应这样的源头上解决租赁住房问题。
我们以上海为例,2021年2季度的租赁挂牌量仅11万套,相比于2019年2季度,整体下滑了36%。
所以,想要提高住房比例,头部步要做的,就是大幅度的提高租赁性质的保障性用房数量。
说实话,虽然我们经常诟病高房价,但不得不说,我们的住宅供应体系在世界范围看,还是非常厉害的。
1950年,全国城市住房存量总面积只有4亿平方米,城市人口6169万,人均住房面积5.5平方米,住房条件十分简陋,有近一半城镇居民无房可住。
所以很多人会选择住在筒子楼,每个单间差不多只有十几平方,三代人挤在逼仄的房间里,生活和居住非常局促。
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8.9平方米。
目前,我国城镇住宅存量3.5亿套,每个家庭平均1.2套,超过了绝大部分发达国家。
比如上海的金山和崇明等区域的房子,其实跟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市中心房价也差不多,2-3万之间,但还是无法吸引很多人,还是卖不掉,租不出去。
所以说,如果你不是在一二线城市的话,如果你只是单纯的想要买套房住,从供应量看是完全够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