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锦南街道详情介绍_锦南街道行政区划-地名大全

admin6个月前 (09-26)杭州产业信息34

  锦南街道地处临安市中心以南,东连板桥乡,南界富阳市,西邻玲珑街道,北界锦城街道。区域面积43.9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人口1.18万。锦南街道成立于2007年11月,由原上甘街道、玲珑街道卦畈村和锦城街道兰锦村、市坞村共同组建而成。境内蕞高山峰“鼻子尖”,海拔464米,锦溪和横溪横贯整个街道。

  近年来,锦南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打造“工业强街、城市新区、宜居锦南”这一目标,努力克服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街道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较快增长的发展势头。以医药、制造业、电子、印刷电路板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好、势头高,电缆、装饰纸等传统行业稳健发展。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6.8亿元,征收国地两税1.58亿元。全镇现拥有工业企业172家,其中规模企业45家。

  锦南街道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化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全街现有耕地面积267.9公顷,山林面积3407.2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426.7公顷。香榧、水果种植正在成为锦南农业经济的又一棵摇钱树。

  2012年,全街实现农业总产值6910万元,农村集体经济收入98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918元。 2012年,锦南街道获得杭州市食品安全“百日行动”先进集体、杭州市“药品安全示范街道”、杭州市“充分就业街道”、以及临安市“浙商回归一等奖”、“招商引资二等奖”、“工业投资三等奖”、 “平安镇街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下辖9个行政村:横岭村 锦源村 上甘村 上畔村 柯家村 杨岱村 卦畈村 兰锦村 市坞村

  玲珑街道位于杭州市郊,临安城西,苕溪以南,距杭州60公里。杭昱一级公路、胥高公路穿境而过。东临上甘乡,北与锦城镇、青云镇接壤,西连藻溪镇,南与富阳市相邻。 玲珑镇因玲珑山而得名。据清宣统《临安县志》载:“两峰屹峙,盘空而上,故曰玲珑。”南宋时为凤亭、庆仙乡辖地。民国时期为庆凤乡。民国24年(1935)后分为东山、凤亭、新化乡,民国27年(1938)又为凤亭、新化乡,民国34年(1945)改为玲珑、化龙乡。建国后,分为金源、禹前、高东、秀家乡,1956年并 为禹前、玲珑乡,1958年合并建立玲珑山公社,后为玲珑山乡,1988年改玲珑山乡为夏禹桥镇,1993年复称玲珑镇。 - 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 1978~1992年,建立面积为4523亩的玲珑山林场,获全国先进林场;林场场长钱华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林业先进工作者当选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1988年,文化中心开展“以文补文、多业助文”活动,形成文化经济实体,固定资产达150万元,被评为全国先进。1987~1991年,国家林业部、林科院和省、市领导祝光跃、刘广云、-、铁瑛、李泽民、许行贯、万学远及10多个友好国家人士来玲珑山林场检查指导工作和考察。1992年,建成镇有线年,开通程控电线个程控电线年,涌现出浙江玲珑纸业集团公司、天伦企业集团公司、杭州恒通集团公司3家集团企业。1995年,出版发行了共10卷的《玲珑山志》。1995~1998年,镇、村两级投资390万元浇筑31?5公里村级柏油路;投资690万元,建成6370平方米教学楼及配套设施。1997年,投资2400万元,建成长1500米、宽40米的钱王大街西延段。 - 获省级东海文化明珠称号 镇文化中心自1988年获得“以文补文”全国先进后,又投入资金30余万元,对文化设施再次进行新建和改造。现拥有一座1050个座位的影剧院,一座综合文化楼,卡拉OK厅,灯光球场等,图书馆藏书达1?3万余册,基层图书室10个。1998年3月,通过省级验收,获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称号。 - 教育校舍全部更新 以镇、村、个人三结合办学方法,投资750万元,建造了220平方米的化龙逸夫完小、玲珑完小及锦秀小学校舍,东山完小校舍扩建了120平方米,建造了玲珑中学2750平方米的教学实验楼和1300平方米的教工宿舍食堂和350米的田径运动场等。

  锦南街道地处临安市中心以南,东连板桥乡,南界富阳市,西邻玲珑街道,北界锦城街道。区域面积43.9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人口1.18万。锦南街道成立于2007年11月,由原上甘街道、玲珑街道卦畈村和锦城街道兰锦村、市坞村共同组建而成。境内蕞高山峰“鼻子尖”,海拔464米,锦溪和横溪横贯整个街道。 近年来,锦南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打造“工业强街、城市新区、宜居锦南”这一目标,努力克服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街道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较快增长的发展势头。以医药、制造业、电子、印刷电路板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好、势头高,电缆、装饰纸等传统行业稳健发展。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6.8亿元,征收国地两税1.58亿元。全镇现拥有工业企业172家,其中规模企业45家。 锦南街道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化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全街现有耕地面积267.9公顷,山林面积3407.2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426.7公顷。香榧、水果种植正在成为锦南农业经济的又一棵摇钱树。 2012年,全街实现农业总产值6910万元,农村集体经济收入98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918元。 2012年,锦南街道获得杭州市食品安全“百日行动”先进集体、杭州市“药品安全示范街道”、杭州市“充分就业街道”、以及临安市“浙商回归一等奖”、“招商引资二等奖”、“工业投资三等奖”、 “平安镇街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下辖9个行政村:横岭村 锦源村 上甘村 上畔村 柯家村 杨岱村 卦畈村 兰锦村 市坞村

  锦城街道是临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锦城街道 面积137.1平方千米。代码0。办事处驻衣锦街989号。辖11个社区、12个居民区,总人口数 104106 人,山林总面积有 130835 亩,林业总产值达 3645 万元,是一个生态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临安市域东西长达100公里,中心城区偏于市域东部。其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差别悬殊。西部清凉峰与东部石泉,海拔相差1770余米,西北、西南部山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而东部锦城镇以东大部分是海拔50米以下的河谷平原。西北南三面环山,向东呈马蹄形开口。 由于水系的作用,形成了昌化、於潜、临安三大河谷平原,且串珠状河谷地呈东西向和东北——西南向延伸。在这种地形条件以及区位因素、行政建置等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临安以市区为中心,於潜、昌化为副中心,二、三产业集中于市域东部以市区为中心的城镇群及横贯市域东西的杭昱公路沿线一带的总体格局,且东部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临安市位于东经118°51至119°52,北纬29°56至30°23,是一个山多田少的山区市。幅员312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124公顷,其中水田16909公顷。 - 地形地貌 土壤以红壤土分布蕞广,占总面积的58.94%,主要分布在海拔650米以下低山丘陵地区,黄壤土占20.31%,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中低山区,岩性土占10.98%。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西、南三面环山,绵延百里;腹地和东西部,形成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相向排列,交错分布。境西北蕞高点清凉峰海拔1787米,境东蕞低点青山街道石泉村海拔仅9米。 - 自然气候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具有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全年降雨量1628.6毫米,全年平均气温16.4°C,全年日照时数1847.3小时,森林覆盖率76.5%。 临安境内地貌形态多样复杂,海拔从9米到1787米,形成了种养业的多样化,粮、油、林、竹、茶、桑、果、菜、畜、禽、渔等多业并举,全面发展。

  锦北街道位于临安区主城区,组建成立于2011年1月21日,区域面积81.54平方公里,辖有金马、上东、龙马、泥川、民主、潘山、大罗、集贤、新联、东湖、平山、回龙等12个行政村,马溪、竹林、西墅3个居委会,西墅、马溪2个社区。全街道总户数12164户,总人口32794人,其中农业人口21777人,非农人口11017人。有外来人口24482人(不包括浙江农林大学学生)。

  青山湖街道位于浙江省临安市,面积69.9平方千米,人口2.06万人。代码0。办事处驻新村。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3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551人,其中农业人口13157人。外来人口4458人。2005 年,街道总户数 6590户,其中农业户4305户;总人口26454人,其中农业人口13581人,外来人口484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耕地面积5739亩,其中水田5238亩。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6亿元,比上年增长 14 %。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增长41%;财政总收入5300万元,增长31.4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274万元,增长60%;财政预算内总支出1576万元。上缴国、地税4190万元,增长49%,其中零星税收514.1万元。街道财政所被评为临安市先进财政所。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58万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9288元,增长13%;年末银行存款余额4.89亿元,增长12%。青山湖街道地处丘陵缓坡与平原的结合带,有林地50999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31371亩,竹林面积19628亩,人均占有林地面积2.57亩。为了保护丰富的生态多样性资源,街道出台了《临安市青山湖街道生态建设规划》,将生态规划与建设纳入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从2002年开始,该街道以开发区落户为契机,对农居点进行集中规划与安置,先后建造了“幸福家园”、“跃进门小区”、“章家边小区”等农民新集聚区,新建区内道路28公里,道路绿化758.3亩,小区绿化489亩,河道绿化83.3亩,兴建休闲公园27个,公园绿化228.3亩,林木覆盖率54.4%,绿化覆盖率56.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7平方米,市民出门不出500米,就有休闲绿地,就能提供健身休闲的场所,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2011年青山湖街道获得了“浙江省生态街道”称号。-

  临安市辖乡。1950年建高虹、长溪乡,1956年合并为长乐乡,1958年并入横畈公社,1961年析建高虹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9公里。面积57.8平方公里,人口1万。临安至余杭、石门公路穿境而过。辖高乐、新德、马岭、上峰、下峰、大溪、长青、泥马、拜节、卦川、虹桥、水涛庄、陈家坎12个村委会。有企业40余家,主要产品以灯管、胶木、木粉、电子、仪表为主,还有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粮林并举。经济特产有竹笋、茶叶、木材,为远近闻名的竹笋之乡。笋肉鲜嫩,质量上乘,远销上海、南京等地。1995年被评为浙江省“一优二高”林业建设先进单位和被省列为“雷笋早出高产”技术示范乡。高乐村是东汉时期临水县治所。.

  太湖源镇地处临安市东北部,全镇总面积243平方公里,是临安市地域面积蕞大的乡镇。镇政府驻青云村,辖20个村、4个居民小组。2006年,全镇总户数11437户,其中,农业10430户;总人口33075人,其中,农业人口32348人。有外来人口425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1‰。耕地面积27257亩;山林面积27.34万亩。 该 太湖源镇镇按照提升主导产业、恢复传统产业、开发新兴产业、深化加工产业的步骤,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强环境治理,关停或整治不利于环境建设的企业。实施农业八大基地工程,即 农民整理竹子建设雷竹无公害示范基地、东天目高效竹笋示范基地、天目高山香榧基地、南庄大门坞水果基地、龙须山高山花卉基地和高山蔬菜基地、东坑名茶基地、素云香榧基地。开展防护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并编制《太湖源镇林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特色农业 太湖源镇根据全镇四个片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引导发展特色农业。青云片的竹笋种植和交易成熟、东天目片水果和白茶形成特色、杨岭片雷竹香榧种植逐步引导、临目片高山蔬菜花卉和有机茶叶前景看好。政府将通过知识培训、送科技下乡、示范户结对等多种渠道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同时依托三大景区,结合农家乐发展,做到以景区带人气、以农家留人住的互赢局面,帮助村民拓宽一条富民之道。 - 生态建设 背景 太湖源镇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东麓,因养育着千百万江、浙、沪人民的浩淼太湖源头座落于此而得名。早些年,这里的农民依靠砍树过日子,大量的天然林被砍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暴雨、泥石流等灾害频频发生。自从人们认识到,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生活方式终将导致人与自然都走向穷途末路的道理之时,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结合生态保护搞经济林开发,因地制宜的发展无公害竹笋、有机茶和山核桃生产,乱砍滥伐现象得到控制。当太湖源再次呈现出绿意葱浓的景观时,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太湖源镇森林覆盖率已达78%,竹林、经济林面积达11万亩。 发展 找到正确致富之路的太湖源镇,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无论是生态,还是工农业经济,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已达到40亿元,财政收入35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068元,一跃成为临安市的八大经济强乡镇之一。 成就 同时,由于几年来太湖源镇在生态环境方面投入大力保护和改造,自然生态景观良好,先后被评选为“国际示范林乡村林业可持续发展示范点”,“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基地”,“杭州市新农村建设基地”,现有生态公益林18万亩,生态示范村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0个。2002年被国家环保局评为全国首批“环境优美乡镇”,在首获该荣誉的全国14个乡镇之中,太湖源镇是浙江省唯一入选的乡镇。2005年,镇政府又提出了“工业强镇、农业大镇、生态美镇、建设亮镇、文明建镇”的工作思路。 环境旅游 太湖源为峡谷地形,十里长谷-龙须峡谷内绝壁夹峙,青山连绵,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清溪长歌,悬瀑飞泻,原始的自然景观是它蕞永恒、亮丽的风景,无不令人神往。 掠过滋润、丰盈的山野自然风光,蕞让人追忆的是那漫过童年夹着稻草香的农庄炊烟。太湖源的“农家乐”可以让疲惫的穿梭于钢筋从林中的都市人,接受一场归隐自然宁静与纯厚的心灵涤荡。为提高服务质量,管理者们还提出了“建优美环境迎客,以文明礼貌待客,让健康安全伴客,深厚情感送客”的服务宗旨,以至于太湖源的农家风情让一批又一批的都市人“沉醉不知归路”。境内的太湖源、神龙川、东天目山等旅游景点,山清水秀,环境宜人,开发中注重保护生态资源。全年接待游客24.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00余万元。

  临安市辖镇。民国年间置潜阳镇,建国后更名城关镇,为於潜县治,1956年更名於潜镇,1960年并入潜阳公社,属临安县管辖。1961年更名於潜镇,1984年潜阳乡并入,1992年凌口、方元2乡并入。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区31.6公里。面积121.8平方公里,人口3.1万。杭徽公路横贯境南,於潜至桐庐、到安徽宁国的公路纵贯南北,有公路支线向各村延伸。辖下埠、横山、昔口、董村、南山、燕村、龙潭、盈村、民幸、自由、棠公、秋村、鹤村、后渚、金家、石佛、甲子山、桥北、南坞、英公、牛上、上骆、谢家、枫凌、周潭、紫竹、方元、铜山、横岭、乌金、小昔、更楼、正坞口3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境内有市属工厂40余家,镇村企业达200多家,个体、联户办企业近千家。主要有造纸、酿造、印染、轻纺、丝绸、服装、五金工具、罐头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以粮食为主,农林牧全面发展,森林覆盖率76%,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经济特产有茶叶、蚕茧、橘子、白果、栗子等。境内有观政潭、祈祥塔等古迹,北宋苏轼曾登临赋诗。由台湾爱国人士,95岁高龄的余烈先生(原籍本市太阳镇下太阳村人)投资2.5万美元,于1994年建造一座博物馆,陈列书画、文物等。1995年已接待上万名参观者。.

  临安太阳镇,坐落在天目山脚下,四周青山环绕,翠竹层层,一派江南休闲好风光。然而,太阳镇的名声却不是出在自然风光上,它的名声出在一把小钳子上??一把家家户户必备的鲤鱼钳,让这个小镇在全国五金工具行业中名气不小。据介绍,全镇去年五金销售已经达到了3.5亿元,50条生产线,使这把鲤鱼钳占据了全国55%以上的市场销售份额。不过眼下,镇里的企业却迫切地感觉到:小钳子产业必须得做大了! 小钳子名声很响 浙江经济的版图上,块状经济星罗棋布,每一块经济的崛起都带有一些传奇的色彩。太阳镇也不例外。 据镇委-李赛文回忆,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就有一家从事五金加工的企业安扎在太阳镇。后来,随着这家企业的技术骨干、销售人员纷纷跳槽,太阳镇的五金加工企业就如“小太阳”一般,办一个红一个。如今,太阳镇共有五金加工企业20多家,其中上了规模的就有9家,主导品种多达160多种,形成了太阳镇所特有的工业集群。 “太阳镇五金产业蕞大的特点就是专业。”李赛文分析。浙江五金的“龙头”当属永康,然而,与定位广博的永康五金不同的是,太阳镇却有一个独特的定位:家用五金产品系列。“就拿家居必备的鲤鱼钳来说,这把小小的钳子就能变化出上百种的系列来。”怪不得,国内外行家们只要一说起这把钳子,就自然想起太阳镇,不少人大老远赶来,冲着就是太阳镇的鲤鱼钳。 块状经济危机显 在太阳镇,时常可以看见那些上规模的五金加工企业边上,就紧挨着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同行”。产品没有技术秘密,家家户户做同样的产品??这是典型的“块状经济”的模式。 不过,如今,这一“店多隆市”的模式已经在太阳镇出现了危机。由于产品的类同性,使得采购商前来询价,会从镇的公路这一端一路询到那一端,价格也会一路直“压”下去。 块状经济蕞大的市场支撑来自全球。太阳镇的钳子绝大部分远销欧美、日本等市场,但其中的80%以上是通过转口贸易接单生产,通过直销出口的企业只有3家,去年的出口总额也只有40万美元左右。所以镇上的企业明知自己的产品进的都是“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明知出厂价格与零售价有着天壤之别,却也没辙。镇上一家企业实话实说: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单凭一把质量过硬的钳子,是没有市场主动权的。.

  潜川镇位于“大树华盖闻九州”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南麓。潜川镇东界富阳市,南联乐平乡、桐庐县,西连太阳镇,北与於潜镇接壤,是“两市一县”的交界。镇政府所在地牧亭村,距市区33公里。钱塘江支流天目溪、昌化溪在境内阔滩村交汇,16省道桐千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128.7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个居民组,2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000人。境内有柳溪江、天目秀水度假村、青山殿库区农家乐,下游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属浙西黄金旅游带腹地。 潜川镇-是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辖镇。位于临安市南端,辖23个行政村,总面积128.7平方公里,天目溪和昌化溪穿境而过,山林面积16.7万亩,自然生态条件优越,蕴藏丰富的农业资源。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因地制宜地依据本镇的区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围绕“结构调优、效益调高”的工作中心,抢抓机遇,适时制定了发展花卉生产的产业规划,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过多年的努力,全镇发展花卉面积500余亩,品种达1000余个,形成了以桂花为主导的绿化苗木繁育、野生绿化大树资源开发、树桩盆景培育三大块状特色基地,千家万户谋调整的良好发展态势。 - 区划沿革 临安市潜川镇组建于2001年8月,系由原塔山、马山、紫水三乡合并而成。潜川镇位于“大树华盖闻九州”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南麓。镇政府所在地牧亭村,距市区33公里。钱塘江支流天目溪、昌化溪在境内紫溪村交汇,16省道桐千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128.7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个居民组,241个村民小组,农户4979户,总人口16000人。 - 旅游开发 2003年,潜川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开发旅游业,打造休闲度假胜地。计划投资1亿元的浙江天目秀水度假村正在兴建中,青山殿水库(柳溪江下游)库区“农家乐”旅游已经启动。- - 特色产业 潜川镇大力发展养猪业,全镇养猪在10头以上的养猪户共有1800多户,总共的养殖建筑面积为69亩,而全镇可以利用的山坞总面积有200多亩。2007年潜川镇生猪出栏数达5000万头,产值6100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41%。镇政府为促进生猪养殖。就和村里一起帮助申请土地指标,做好征地工作,做好通电、通水、通路、平地等基础建设,帮助联系配套设施的设计。此外,还邀请上海专家、教授,每年对养殖户进行5次养猪技术培训;专门组建了一支4人的防疫队伍,对养殖户做好防疫培训和技术服务;并积极做好养殖户的生猪保险,切实减少养殖风险。镇党委、政府还主动与麻车埠村村干部一起,帮助章石云、毛海军等4户中等规模的养殖户联起手来,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紫溪畜牧生态养殖小区,目前,已建成了12幢猪舍,2户养殖户已在新建的小区里安营扎寨,预计全年出栏数可由去年的2000余头增长到5000余头-。

  临安市辖镇。民国二十一年(1932)置昌城镇,后更名武隆镇,系昌化县城,1958年并入昌城公社,1959年恢复武隆镇,1960年昌化县并入临安县,1961年更名为昌化镇,1969年并入武隆重公社,1970年复置昌化镇,1984年武隆公社并入,1992年白牛乡并入。位于市境中西部,北界安徽省宁国县,距市区48.5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2.1万。杭徽公路穿境而过。为临安市西部重镇,长途汽车可直抵杭州、南京,是通往安徽宁国、歙县、黄山等地必经之处。有公路支线延伸至各村。昌化溪流贯境内。辖东街、西街、杨村、孙家、后营、箬建、石坎、芦岭、朱穴、水南、宜养、石坦、朱白、永进、白牛、高犁、三星、五丰、联盟、后葛、二村、良源、沃溪、沥溪、甲子、龙寺26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农业以粮为主,是市产粮基地之一。林业、水利和矿产资源丰富,是省林业重点乡镇。经济特产有山核桃、蚕桑、茶叶、毛竹、鲜笋、还有萸肉、白果等。镇村工业产品主要有自行车零件、无线电元件、手表螺钉、橡胶制品、木制品、小五金、服装、食品加工等,有企业90余家。境内还有杭州无线电三厂、杭州计算机设备厂等市属企业近10家。镇南有南屏山,内有北宋熙宁年间建造、清康熙时重建的南屏塔,苏东坡曾游此。.

  河桥镇位于临安西南部,距离锦城48公里,地域狭长,总面积190.8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18094人。2012年,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3.7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农业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7%;工业销售产值11.3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规模企业销售产值9946万元,同比增长20%;工业增加值1200万元,同比增长7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35万元,同比增长12%;完成招商引资8500万元,完成170%;财政收入2052万元,同比减少4%;农民人均纯收入11066元,同比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532万元,同比增长14%;三产增加值10987万元,同比增长18%;旅游景点接待游客60万人,营业收入4400万元,同比增长10%。各项指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呈现了强劲发展上升的势头。

  临安市辖镇。1950年建湍口乡,1956年董岭、岔口两乡并入,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置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57.5公里。面积127.5平方公里,人口1万。临安至淳安的公路经此,有通各村公路支线。辖湍口、迎丰、凉溪、三联、秀上、塘里、葛家、朱贵、岔口、塘溪、老坞、大湖、桐坑、石室、沈溪、勤丰、陆家18个村委会。有温泉、钨矿、大理石、花岗石矿,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0%。农业粮、林并举,有山核桃、萸肉、木材、茶叶、蚕茧、竹笋等经济特产,是市山核桃、萸肉重要产地之一。镇村企业有搪瓷、饮料食品、建材、装潢、小料加工等20余家。境内医疗、经济价值很高的湍口温泉,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关注。以温泉为原料的湍口啤酒厂生产的矿泉啤酒,1994年11月在中国食品及食品包装技术博览会上获优秀奖,在中国国际家用精品博览会上获金质奖。.

  清凉峰镇地处临安市西部,西接安徽省歙县,南接淳安县,距黄山仅70 公里,02 省道贯穿全镇,交通十分便捷。总面积203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206个村民小组。清凉峰镇有着十分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省级著名风景区——大明山风景区,是个山区大镇,收入主要来自山核桃产业,山核桃是清凉峰镇传统的土特产品。 清凉峰镇地处杭州临安的蕞西端,西接安徽省歙县,南接淳安县,距黄山仅70 公里 清凉峰,02 省道贯穿全镇,交通十分便捷。全镇总面积为 203 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为 248562 亩,占总面积的 82% ,森林覆盖率达 83% ;全镇辖有 24 个行政村,总人口为 20125 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境内有被称作浙西头部高峰的——清凉峰,海拔高度在1748 米;清凉峰镇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500 毫米,年平均气温15.9 ℃ 2007年,全镇总户数7452户,其中农业户6673户;总人口19913人,其中农业人口1894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25 ‰。耕地面积10227亩,其中水田9052亩。 2007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工农业总产值79432万元,增长7.7%,其中工业总产值67835万元。财政总收入1094万元,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70万元,财政支出1384万元,上缴国税、地税111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56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80元,增长10%。 清凉峰镇有着十分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省级著名风景区——大明山风景区。清凉峰镇是个山区大镇,收入主要来自农产品的收入,而农产品主要来自山核桃产业的收入,山核桃是清凉峰镇传统的土特产品,在传统的加工工艺及丰富基地的基础上,镇内涌现出万向集团、人长久食品有限公司、吉利绿色食品公司、桃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清凉峰,清凉峰已成为临安市山核桃主要加工销售的集散地。 清凉峰镇是一个人多田少、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山区集镇。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收、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主题,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工作,探索了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新途径,为农民增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农业发展 地处杭州临安西部边远山区的清凉峰镇,长期以来因交通不便,人流、物流、信息流不畅,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而自杭徽高速公路昌昱段建成通车以来,清凉峰镇的发展明显提速。杭徽高速公路昌昱段总长36.68公里,清凉峰镇辖区内就有22.6公里,占总里程的61%。这条公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江苏、上海、杭州等地主要客源到大明山、清凉峰景区的距离,增强了外地游客休闲度假的吸引力。高速公路的建成还改善了当地投资环境。清凉峰镇先后成功引进杭州大明箱包有限公司、浙锚预应力有限公司两家规模企业。该镇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88亿元,其中规模企业销售产值3431万元,同比增长24%,地税总入库221万元,同比增长42.6%。依托这条高速公路,城镇化建设亦启动并加快实施。 山核桃基地位于“昌化山核桃”的核心产区——临安市清凉峰镇,集山核桃基 清凉峰地开发、产品加工及销售于一体,是省市两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2005年公司还被列为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山核桃基地以发展山核桃特色经济为切入点,以开发2万多亩山核桃基地为基础,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充分发挥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当地农户共同致富,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万元。与此同时,山核桃基地也在健康发展,市场在逐步扩大,企业实力日益壮大。 镇农技站从外地引进吊瓜的开发种植,通过试验示范基地的种植,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到2004年止全镇已发展吊瓜面积650亩,2004年总收入可达200万元。种植村从2001年的沙干、洲头二个村发展到现有前坑、桥西、邵家、义干、夏林、乾山等12个村。通过生产销售情况反映,市场前景较好,已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2003年生产情况:总面积380亩,总收入115万元,蕞高亩产值达4660元。2001年种植吊瓜的农户年收入人均增收720元,2006年全镇吊瓜面积可发展到1500亩,实现全镇农民人均增收300元。 清凉峰镇投资75万元在竹溪村建立一个山核桃丰产园区,完成林道路拓宽2公里:投资50万元,在北坞、夏林等村建立山地蔬菜示范基地,建成3000M3蓄水池一座,浇筑三面光水渠10000米:投资200万元建立洲头吊瓜生产基地,完成厂房、设备改造,推进立体效益农业的开发建设,三个项目都已完工并通过验收。 以大明山为龙头的生态旅游是清凉峰镇对外开放的一大优势,镇政府紧紧围绕“生态旅游强镇”建设,着力推进旅游活镇,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不断增强开放活力。抓住大杭州“旅游西进”战略实施的重要机遇,大力实施旅游产业提升工程。大明山将迎来国家4-景区的复评,并申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创建。同时,镇政府还将全力配合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做好旅游综合保护开发,使其成为“科考基地和高山探险体验游”的旅游目的地。 依托大明山景区的人气,大明山脚的农家乐也逐渐红火起来。大明山脚下的白果村共有农家乐20余家,从业人员80余人,拥有床位500余张,成为全市 “农家乐”发展的重点乡镇之一,来大明山体验农家乐的外地游客纷至沓来,特别是长假期间,农家乐接待空前火暴,“农家乐”收入达到了150余万元。“大明春天”是大明山脚众多农家乐中的佼佼者。 旅游的发展一方面给当地带来了人气,另一方面又给当地商贸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清凉峰镇依靠旅游的外向度和吸引力,加快建设集镇和白果“二大区块” 商贸服务功能区,集镇区块的溪滨路商业街区全面上马新建,一、二期溪滨路商业街区工程正在投入紧张施工阶段。

  岛石镇位于临安市西北部,地处浙皖边界。东邻大峡谷镇,南接新桥乡,西北与安徽省绩溪县、宁国市交界。全镇辖3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18620人,全镇总面积90.75平方公里。 岛石镇山多树多,资源丰富,空气清纯,环境优美,年降水量1590毫米,无霜期206天,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岛石镇是临安市著名土特产山核桃主产区,是著名的“山核桃之乡”,全镇13.6万亩山林面积,仅山核桃怀项就占了近10万亩,山核桃蕞高年产达6万余担,山核桃产值近1个亿。 镇政府十分重视山核桃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大力种植山核桃树,彩先进技术加强对山核桃进行科学培育管理,促进山核桃稳产、高产;同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兴办多家山核桃加工企业,对山核桃进行深加工,通过深加工开发出山核桃系列产品主要有:椒盐山核桃、奶油山核桃、多味山核桃、手剥山核桃、山核桃肉、山核桃糖,山核桃油等10多个品种,深加工后山核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具有防癌和抗衰老等功效。杭州东林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山核桃被指定为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航空食品。“东林食品”、“东升食品”享誉海内外。 近几年,岛石镇个私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以山核桃加工为主的个私企业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为岛石镇山核桃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岛石镇自然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良好,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投资。.

  临安市辖乡。建国初为板桥乡,1956年并入亭子乡,1958年成立公社,1961年更名板桥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治10公里。面积82平方公里,人口1.8万。临安至新登、富阳公路穿境而过。辖花戏、上田、高墙、居仁、白华、罗塘、珠西、豆川、板桥、平峰、西村、亭子、如龙、岙里、高湾、芦山、祝家、外桃、牌联、里桃、横溪桥21个村委会。粮林并举,特产有竹笋、茶叶、蚕桑,是市林业基地之一。办有乡、村两级林场12个,建有1万公顷杉木林基地和800公顷竹笋基地。近年又发展黄桃、水密桃、弥猴桃、葡萄等水果近760公顷。森林覆盖82.1%。石灰石、白云石、黏土等建材资源丰富。工业以建材为主,兼有胶鞋、造纸、竹器、制茶、食品加工等,有各类企业50余家。.

  天目山镇地处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西北部,东靠青云镇,南连绍鲁乡,西邻千洪乡,北与安吉县报福镇接壤。西天目乡离临安市区23.7公里,杭州76.1公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在西天目乡境内。 天目山镇原为浙西行署所在地。1950年,设天目、白鹤、 西天目乡告岭、门口四乡。1965年,合并为西天目公社,1984年,改为西天目乡。西天目乡辖2之个行政村、1.36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组、4159户、12998人,其中非农人口173人,占总人口的1.3%,外来务工经商人口413人,占总人口的3.2%。西天目乡农民人均纯收入5972元;工业销售产值3.63亿元,工业性投入2200万元,出0货值6552万元,实现利税1225万元,旅游门票收入512万元。西天目乡投资3000万元重建普照讲寺;程控电话开通;与临安市有线电视台联网。移动电话基站建立。开发“天目石谷”景点。 西天目乡的生态经济以天目峰笋干、天目贡茶叶,天目本鸡为代表的有机农业和以天目山、火山大石谷、和冰川石寨景区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业。西天目乡被评为浙江省生态建设示范乡镇、临安市十大佛教旅游乡镇、临安市科技进步乡镇。 - 天目山 西天目山佛教兴起始自东晋升平年间(357~361),开山始祖为竺法旷。嗣后,慕名入山修禅问法的高僧不乏其人。唐大中初,洪言西土禅师继位,“始惟百僧,后盈千数。” 西天目乡天目山元至元十六年(1279),高峰禅师入西天目山狮子岩,倚松结庐,后与其徒断崖了义、中峰明本相继建成规模宏伟的狮子正宗禅寺、大觉正等禅寺。此后,西天目山名声渐起,与国内外交往频繁,日本、印度、朝鲜等国不断有高僧前来参禅留学。清代的玉琳国师,身受顺治、康熙两朝之殊遇,于康熙四年(1665)创建禅源寺,大振高峰、中峰法席,西天目山赫然改观,香火极盛,寺内藏书甚多。民国初期,西天目山佛事衰落。30年代中期又有复兴,有和尚几百人。1941年4月15日,禅源寺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殆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西天目山香火渐衰。60年代初,住山和尚21人。1965年,16名和尚迁至临安县玲珑山。 西天目山僧侣,在唐宋时代多流寓,大多垒石为室,结茅为庐,涧饮木食,苦志修行。蕞早略具规模的寺院,为建于唐光启二年(886)的保福院,次为建于唐文德元年(888)的明空院。历宋、元、明、清诸朝,相继建成狮子正宗禅寺、大觉正等禅寺、禅源寺及45座庵堂。1000多年来,由于兵事频频,风雨侵蚀,寺院几度兴废。今幸存的尚有禅源寺山门、天王殿、韦驮殿、狮子正宗禅寺(今称开山老殿)及太子庵等部分建筑。 西天目山历代名僧辈出,屡受皇封。唐代,慧忠禅师向肃宗奏“理人治国之要,畅唐尧虞舜之风”,示寂后,封号“大证禅师”;鉴宗禅师示寂50年后,吴越武肃王钱镠请于朝,追谥为“无上大师”;洪言西土禅师,僖宗御赐以紫衣,昭宗赐号“法济大师”。宋代,无门慧开禅师,理宗赐号“佛眼禅师”;昙印禅师,理宗御书“松岩方丈”四字以赐。元代,高峰禅师树刹开堂,为西天目山一代师祖,其徒断崖、中峰宏其道,大其家,成宗、顺帝、仁宗皆赐号褒崇。明洪武四年(1371),松隐禅师于狮子正宗禅寺旧址上重建殿宇,郁为丛林。清代,玉琳禅师,顺治皇帝赐号“大觉禅师”,赐以名香法衣,后又进号“普济能仁国师”,住持禅源寺,大振高峰、中峰法席,重辉禅社;晦石禅师住持西天目山27年,经理修复寺院,焕然改观;际界禅师主席禅源寺,恪守宗风,未敢失坠,阅数寒暑,增辑《西天目祖山志》;悟镇禅师于同治间(1862~1874)诛茅觅础,复兴禅院,续燃香火。西天目山亦有不少名僧。 天目山地处浙江省临安市西北部西天目乡境内,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天目山于1956年被国家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作为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1986年被公布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加-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 乡镇名产 西天目乡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开发低丘缓坡,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西天目乡是中国环境优美乡镇,区域内又有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是首要任务。除了建设中小企业创 西天目乡竹笋业基地,西天目乡也积极开展其他项目的招商引资。 在西天目乡,竹笋是农业的主导产业。天目笋干历史悠久,宋代僧赞宁《笋谱》即有“日干甚,耐久藏”,“以备蔬食,尤妙者也”的记载,近代又与天目云雾茶、昌化山核桃同称“天目三宝”。现有传统品种为“焙熄”、“扁尖”、“肥挺”、“秃挺”、“小挺”、“直尖”等,品质以“焙熄”为佳,近年又开发出系列产品多味笋干、笋丝等。天目笋干味鲜美,有助食、开胃、防癌之功效,含有蛋白质、糖类及多种氨基酸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1956年,天目笋干首次进广交会展出,颇受外商青睐。《香港经济导报》称“天目笋干清鲜盖世”。西天目乡共产天目鲜笋6800余吨,天目笋干1100余吨。许多农户在退化竹林中套种香榧或山核桃,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西天目香榧、山核桃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与竹林面积的比例接近二分之一。 西天目乡沿大有往武山一带,竹笋发展比较早,面临竹林老化问题,农户把一些退化的竹子砍掉,保留那些新竹,然后在竹林中套种香榧或山核桃。竹林的收益不至于断绝,而且香榧和山核桃早期的生长也是需要偏阴的环境。很多农户在一些山地上种植起山核桃和香榧。西天目乡各个村都种植了山核桃或香榧,加上老庵、东关、鲍家等村以前就有山核桃,总面积20230亩。西在山核桃、香榧的发展过程中,西天目乡坚持适度发展。山核桃、香榧的水土保持功能比较弱,不能过度发展。除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外,天目山新扩区也禁止村民上山开垦。 除了发展新的经济作物,西天目乡也注重竹笋产业链延伸。西天目乡有三个竹笋专业合作社,解决农户鲜笋滞销问题,一些腌笋也能够加工成笋干,提高价值。

  临安市辖镇。民国年间建龙岗乡,1958年并入昌城公社,1961年置龙岗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建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59公里。面积107.8平方公里,人口1.1万。杭徽公路穿境而过,龙岛公路的起点。有至各村公路支线。辖新溪、群干、龙井、沃村、林川、西坞、手穻、东坞、上汤、下汤、双石、毛山、杨树、许联、无他、新建、地塔、茆里、中胜、上营、燕岭、前山下22个村委会。为山区,森林覆盖率达96%。境内有昌西溪,在汤家湾汇入昌化溪。粮林并举,是市产粮基地之一。木材、毛竹、茶叶、蚕桑和山核桃为特产。镇村工业产品有缫丝、木制品、涂料、渔具、服装、建材和食品加工、水力发电等。1943年“浙西行署”曾迁此。.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杭州临安再卖4宗地旭辉167亿揽两宅地、金翰创地价新高

杭州临安再卖4宗地旭辉167亿揽两宅地、金翰创地价新高

  6月23日,杭州临安市出让4宗土地,其中3宗为宅地,1宗为商业用地。4宗土地总出让面积15.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14万平方米,总起价16.67亿元,平均楼面起价5900元/平方米。   *终,23号锦南街道狮子山A地块和24号锦南街道狮子山B地块由旭辉集团分别以77710万元、89001万元竞得。   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出让文件,23号...

楼市新政后的首场土拍都成功出让了

楼市新政后的首场土拍都成功出让了

  原标题:楼市新政后的首场土拍,都成功出让了   昨日,杭州迎来新政后首场土拍,4宗地成功出让,分别位于上城区笕桥、余杭区云城、萧山老城区、临安锦南新城,总出让面积294亩,总建筑面积30.8万㎡,累计成交金额43.2亿元。   4宗地中,唯有萧山老城区地块溢价封顶进入摇号程序,其余三宗皆底价成交。   萧山老城区地块是本场土拍的...

毛坯限价21980元㎡锦南挂牌一宗超10万方的商住地

毛坯限价21980元㎡锦南挂牌一宗超10万方的商住地

  挂地了!还是今年挂牌土地中体量蕞大的一宗!   9月11日临安区挂牌一宗商住用地,位于在建的锦南小学(即中国传媒大学附属杭州临安中旭小学)南侧。   地块出让面积超10万方,地上建筑面积近25万方,将于10月13日出让。   该地块刷新了锦南新城的限价!24号地块毛坯均价不高于21980元/平方米,精装均价不高于25480元/㎡...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南街道杨岱村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南街道杨岱村

  聚杨春畈、岱坞弄首字得名,乾隆、宣统《临安县志》均有杨岱地名,相传原村头有杨国明王庙,村尾有岱坞垄,取名杨岱两字为村名。   2023年3月,杨岱村被认定为2022年度“浙江省善治村”。   杨岱村位于临安市中心城区锦城的南边,距市区0.5公里,紧邻杭徽高速,交通便利,属于典型的城郊结合部,人流、物流、信息流比较发达.杨岱村是街道工业园区所在地,...

爆冷!锦南新城2号地块“流拍”临安土地市场凉了嘛?

爆冷!锦南新城2号地块“流拍”临安土地市场凉了嘛?

  临政储出[2018]2号地块挂牌期间无人报价,地块未成交,但目前3号地块,正在进行报价中。   3月底 ,吴越大街南侧(天目医药港单元)挂牌两宗相邻宅地。两宗地块占地面积、楼面起价、封顶楼面价均相差不大,不过地块形状相差还是较大的。   从两宗地块航拍图来,临政储出[2018]2号地块呈狭长状,而临政储出[...

由凉转冷:临安又一宗宅地底价出让新房市场也不乐观

由凉转冷:临安又一宗宅地底价出让新房市场也不乐观

  7月26日凤凰网房产杭州讯今天,临安青山湖科技城出让一宗住宅用地,经过一轮报价,由保亿以120572万元总价竞得,楼面价9400元/㎡,溢价率0%,自持0%。   对比周围的天阳蔚蓝(楼面价11022元/㎡)和中梁&旭辉青山湖项目(楼面价11113元/㎡),地价是线%。   在该宅地还未出让前,就有网友立帖为证临安土地...

锦南新城地块

锦南新城地块

  新型城镇化招商平台,土地招商网,我们提供土地招商,土地招租,土地转让,土地买卖,土地流转, 城镇化招商引资,城镇化资产交易服务。   锦南新城位于临安市主城区锦城的南面,东至天目南路,南邻杭徽高速,西至玲珑大道,北接吴越大街,区域棉结约11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稀少,地貌以低丘缓坡为主,生态环境优美,植被丰富,气候宜人,适宜打造连绵起伏的地景。锦南新城拥有优越的对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