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杭州“动作频频”带来哪些文创新生态?
前几日,我们聚焦了电竞“热”话题以及解析了三个文创企业的新布局。今日,我们为您带来对北京和杭州文创新生态的观察。
北京的“服务中枢” 助力全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近年来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既有中关村软件园、首钢文化产业园等大型园区,也不乏77文创园、繁星戏剧村等“小而美”的特色园区,产业园区模式已成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
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全国领先,离不开北京市相关部门所扮演的全市园区“服务中枢”这一重要角色。
出台扶持政策、创新服务方式,是地方政府发展产业的基本抓手。但是,政策举措相互之间缺乏联动,致使效果打折扣,更有甚者部门政策之间矛盾牵制,成为部分地区产业政策执行落地的“蕞后一公里”问题。北京在为文化产业园构造服务体系时,注重了各项举措间的互联互通,相互联动。
金融服务一直是文创企业蕞为迫切的需要。2020年,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服务包”工作方案》,明确设立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整合调动北京市“投贷奖”联动政策、文创金融服务平台和文创板两个平台等已有金融服务资源,打通文创金融服务领域的资源壁垒,提供“家门口”一站式服务。
其具体做法是:打造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在一个物理空间内,有效整合各类金融服务和政策资源,面向有融资需求的文化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金融业务办理、投融资合作等一站式专业服务,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资源分散、信息渠道不畅、融资对接困难、缺乏专业指导等问题。
营商环境是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招引产业项目的软实力。北京市在促进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中,注重高规格、全方位提供政务服务。
《北京市推进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框架下,设立园区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组,负责统筹市区两级力量,明确职责分工,整合政府和市场资源,制定发布规划政策,督促重点任务落实。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服务包”工作方案》,还创新了“服务管家”模式,为文化产业园区配备市区两级三个种类的服务管家,编制了一张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网格。
具体而言,北京市委宣传部是“服务包”的“总管家”,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是“专项管家”,园区所在的区委宣传部(或区文化产业促进机构)是本区文创园区的“服务管家”。
“总管家”主要研究制定服务两类市级文化园区发展的服务举措和政策措施,统筹协调推动“服务包”的实施,接收“服务管家”反馈的园区发展诉求并逐项研究丰富服务包内容;
“专项管家”主要负责为园区发展提供专项服务,解决行业性问题;
“服务管家”则主要建立园区建设运营管理机构的“直通车”机制,定期走访调研,收集园区诉求,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打通政务服务与企业发展“蕞后一公里”。
杭州之江文化产业带的“聚点成面”打法
之江文化产业带诞生于四年前。2018年,浙江省委宣传部会同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杭州市委宣传部编制《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正式提出之江文化产业带概念。
之江文化产业带以钱塘江(杭州段)为依托,以杭州市富阳区富阳大桥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段为核心轴线,依据现有文创产业基础,以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影视文化产业、艺术创作产业和动漫游戏产业为重点。
规划之初,提出“到2022年产业带实现增加值达800亿元”,实际上,2020年,之江文化产业带就实现了文化产业增加值890亿元,发展模式卓有成效。
“聚点成面”思维,助力产业聚合发展
龙头企业、头部机构带动产业链是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如何将呈点状分布的企业(机构)连片成“面”,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之江文化产业带应运而生。
位于之江转塘及紧邻的富阳银湖区块是产业带的“发展核”,区域内遍布着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以及西湖艺创小镇、云栖小镇、龙坞茶镇等优质文创资源,以及阿里巴巴、西湖高等研究院等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公众号
之江文化产业带精准分析产业着力点,将“发展核”上散布的头部资源聚力到数字文化产业,聚合之江文化中心、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以及西湖艺创小镇、云栖小镇、龙坞茶镇等已有资源,打造了“之江数字文化产业园”。
依托阿里巴巴、西湖高等研究院等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以“文化+科技”为特色的全省数字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围绕推进数字虚拟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设创意产品打样数据库、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文化产品体验测评数据库、3D电影渲染数据库等,探索建立国际互联网数字文化研发中心。同时,依托杭州数字化基础设施,筹划建立电影学院和电子竞技产业园区。
虽然之江文化产业带在地理区位上均属杭州市,但却获得了省级资源倾斜、共同建设,有效扩大了影响力。
规划上,2018年,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杭州市委宣传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将之江文化产业带定位为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引擎,突出带动辐射作用,并举全省资源,按照参与全国乃至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重大平台、万亿级产业规格进行建设打造。
在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上,浙江省博物馆、图书馆、非遗馆、文学馆等重要文化场馆均围绕之江文化产业带规划建设,旨在将这些重大硬件资源与其他文化创意项目相结合,形成浙江省文化样板项目,进一步提升之江文化产业带竞争力。
欢迎文产工作者持续关注,同时希望智库组织、行业协会、市场主体、研究机构等与我们密切联系,提供更多前瞻性观点和创新实践案例,推动思想交流、产融对接、政企合作,实现信息沟通、要素汇聚、价值倍增。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联系人:曹老师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