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钱塘新区(下沙)工厂搬迁低效用地收储“再下两城”!
“城市有机更新”不光是一个理念,
城市有机更新不仅带动环境综合整治、
自然和人文生态保护、土地开发利用,
为提升城市能级提供了“加速器”...
连日来,钱塘新区先后与杭州华银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浙江省丝稠集团有限公司(原华虹光电地块)正式签署了搬迁收储协议。
其中杭州华银非织造布有限公司位于下沙6号大街与3号大街交叉口西南角。
而浙江省丝稠集团有限公司(原华虹光电地块)在百度地图中未显示,手机高德地图中虽有显示,却标注有“未核实”的红字。
☞截止目前,共计完成签约企业9家,收储土地面积825亩;
☞另有15家企业已完成丈量评估并进入实质性谈判,涉及地块面积742亩;
☞正在评估企业6家,涉及地块面积423亩。
接下去,省丝稠集团和其它收储企业的
低效地块一并进入后备工业地块名单,
现状 低效用地成为新区“不能承受之重”
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已被新区列入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划,有着现实而长远的考量。
以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为例,经过20余年创业发展,培育了九阳、史陶比尔、松下等一大批优质企业,但大浪淘沙,也有一批企业出现主业退出、产能低效、厂房出租的情况,部分厂区出现“低小散、物流仓储、电商入驻”等情形,已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
根据存量企业摸底调查,集中在下沙南部、东部和北部等低效企业有50余家,面积达到2700余亩,亩均产值100万,亩均税收3.5万元,整体效益低下。有60余家企业内部存在着空闲土地,空闲面积达到1200余亩,其中个别企业存在空闲土地的面积多达100多亩,土地利用效率极低,严重制约了新区的高质量发展。
未来 钱塘新区建设要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2019年,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两区整合后,新区启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出台了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和“新制造业计划”,围绕新区四大战略布局,企业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
下沙作为钱塘新区的西大门,城市地位愈显重要,根据新区新一轮战略规划,下沙区块定义为科技创新中心,并融入长三角智能制造与研发中心圈。留住高端、创新人才成为企业的共识,在下沙建设“总部研发销售”大楼、江东建设生产基地也成为许多企业的诉求点。在新区实现二次发展不光是许多企业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正是新区的愿望。
一面是省市政府赋予钱塘新区的战略定位,
大量存量产业用地处于低效利用水平,
盘活低效产业用地,向存量要增量,
成为新区破解这一矛盾的关键...
为进一步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和城市国际化,钱塘新区审时度势,科学编制城市有机更新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近期、远期目标和重点更新地区,专门成立城市有机更新指挥部,进行实体化运作,统筹推进新区城市有机更新。
城市有机更新重点围绕四大重点任务:新区城市功能提升、低效用地再开发、校园融合开放和小镇化改造。主要从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提升质量能级、增强国际化视野等角度出发,推进下沙南部区块城市有机更新,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建设新时代美丽新区!
文章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杭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